可没想到朱允熥如今突然冒了出来,做出了这么多惊人的功绩。
这让他感觉到自己的地位仿佛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他之前一直专注于在皇爷爷面前表现得乖巧懂事,努力学习治国之道。
可没想到朱允熥却在封地默默耕耘,做出了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
如今皇爷爷对朱允熥如此赞赏有加,那自己往后该怎么办?
万一皇爷爷改变了心意,那自己多年的努力岂不都白费了?
他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了,心中的忧虑越来越深。
……
过了一段时间后,金陵皇宫内的朝堂上。
韩观和耿文彬的加急奏疏通过驿站快马加鞭,递到了金陵皇宫的朝堂之上。
那奏疏打破了朝堂的平静。
当值的太监接过奏疏,赶忙呈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打开奏疏,再次仔细阅读起来,脸上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而此时,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们都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朱元璋。
他们都很好奇这加急奏疏里到底写了些什么内容。
朱元璋看完后,抬起头来,笑着对百官说道:“诸位爱卿,这是靖江王朱允熥那边传来的奏疏。”
“里面详细记载了他在广西的种种作为,诸位不妨也看看。”
说着,便让太监把奏疏依次传阅下去。
朱元璋的语气中充满了自豪和喜悦。
百官们接过奏疏,开始阅读起来,顿时,整个朝堂上响起了一片惊讶的呼声。
蓝玉率先看完,他脸上露出了明显的高兴之色,大声说道:“哈哈,靖江王果然是有本事。”
“既能种出高产的水稻,又能平定叛乱。”
“真乃英雄出少年!”
“不愧是已故太子的嫡子!”
他着重强调了朱允熥的身份,就是要让朱元璋听到。
而刘三吾看完后,却是一脸的不可思议,他皱着眉头,喃喃自语道:“靖江王以前可没听说过有这般能耐。”
“如今这一下子做出这么多惊人之事,实在是让人难以相信。”
他之前教导过朱允熥,所以才会这般惊讶。
更何况,刘三吾作为文臣,一直注重传统的规矩和秩序。
朱允熥私自出兵平叛的行为在他看来有些不妥。
但朱允熥在农业方面的成就又让他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功绩。
其他文武百官们也都各自有着不同的反应。
有的满脸惊叹,有的则是若有所思。
但无一例外,朱允熥的这些事迹都在朝堂上引起了巨大的波澜。
让所有人都对这个原本不太起眼的靖江王刮目相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