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青稞饼的来历与制作方法和配料
第(2/2)页

1发酵好的面团取出,轻轻揉压排出里面的气泡。然后将面团分成小份,整形为所需的饼状,放入烤盘或饼铛中。进行二次发酵,时间大约为15 - 30分钟,让饼坯再次膨胀。

3烤制或烙制

1如果使用烤箱烤制,将烤箱预热至适当温度(一般为180 - 200c),将二次发酵后的饼坯放入烤箱中烤制,烤制时间根据饼的大小和烤箱的功率而定,大约15 - 20分钟,直到饼表面呈现金黄色。如果采用烙制的方法,如同非发酵版青稞饼的烙制过程,用小火慢慢烙制至两面金黄即可。

《青稞饼的故事》

在那片广袤无垠、充满神秘与圣洁的青藏高原上,有一个宁静的小村落。村子里的人们过着简单而又质朴的生活,他们与高原的山水相依,传承着古老的文化与习俗。而我们的主人公书源,一个对藏族文化有着浓厚兴趣和深深敬意的年轻人,踏上了这片土地,他的故事,也与这里的一种传统美食——青稞饼,紧紧地交织在了一起。

书源初到这个村庄时,就被这里独特的氛围所吸引。蓝天白云下,是成群的牦牛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远处是连绵起伏的雪山,阳光洒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美好。他寄宿在一位名叫旺姆的阿妈家里,旺姆阿妈是村里出了名的善良和勤劳,她做的青稞饼更是美味无比。

书源第一次见到青稞饼,是在到达村子的当天。他刚走进阿妈家的小院,就闻到了一股淡淡的麦香。走进屋内,看到桌上放着几个色泽金黄、形状圆润的饼子,这就是青稞饼。阿妈热情地招呼他坐下,递给他一块青稞饼,笑着说:“孩子,尝尝阿妈做的青稞饼,这可是我们这儿的特色。”书源接过青稞饼,轻轻咬了一口,饼的口感有些粗糙,却带着浓郁的青稞香气,混合着淡淡的酥油味,那独特的味道在他的味蕾上散开,让他瞬间对这种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那以后,书源就对青稞饼的制作过程充满了好奇。他每天都会跟着旺姆阿妈,看她如何制作青稞饼。阿妈从一个装满青稞面粉的布袋里舀出面粉,放到一个大木盆里。书源注意到,这个面粉的颜色比他平时见到的小麦面粉更深,透着一种质朴的气息。阿妈边做边说:“孩子,这青稞啊,是我们高原的宝贝。它在这高寒的地方还能长得这么好,都是神灵的恩赐。”

接着,阿妈在面粉里加入了适量的盐、糖和酥油。酥油是阿妈自己提炼的,那浓郁的奶香在和面粉混合时散发出来。然后,阿妈慢慢倒入温水,用手开始搅拌面粉。书源看到,阿妈粗糙的手在面粉里灵活地翻动着,面粉渐渐变成了一个柔软的面团。阿妈告诉书源:“这水可不能一下子倒太多,要慢慢加,这样面团的软硬度才合适。”

面团和好后,阿妈用一块湿布把面团盖住,让它醒一会儿。在醒面的过程中,阿妈坐在一旁,给书源讲起了青稞饼的来历。“孩子,这青稞饼啊,在我们藏族的历史上可是有着重要的地位。以前,我们的祖先们在这高原上放牧,他们要走很远的路,寻找更好的草场。青稞饼就成了他们最好的干粮,既方便携带,又能提供足够的能量。”书源听得入神,他仿佛看到了古代的藏族牧民们骑着马,身上背着装满青稞饼的布袋,在草原上长途跋涉的情景。

醒面结束后,阿妈把面团分成几个小面团,然后开始擀饼。阿妈擀饼的动作十分熟练,小面团在她的擀面杖下迅速变成了薄厚均匀的圆饼。书源也想试试,可是他擀出来的饼不是这边厚那边薄,就是形状不规则。阿妈笑着说:“孩子,这擀饼也是要练习的,多做几次就好了。”

擀好饼后,阿妈把饼放在烧热的平底锅上。锅里并没有放太多油,阿妈说青稞饼不需要太多油,这样才能烤出它原本的香味。饼在锅里滋滋作响,不一会儿,一面就变得金黄。阿妈用铲子熟练地把饼翻了个面,继续烤另一面。当两面都烤成金黄色时,一块青稞饼就做好了。

随着对青稞饼的了解越来越多,书源决定深入探究青稞饼在藏族文化中的意义。他开始在村里四处走访,和村里的老人们聊天。一位名叫扎西爷爷的老人告诉他:“孩子啊,青稞饼可不仅仅是食物。在我们的传统节日里,青稞饼是必不可少的供品。我们把它供奉在神龛前,祈求神灵保佑我们风调雨顺、人畜平安。而且,在婚礼、葬礼等重要的仪式上,青稞饼也有着特殊的含义。”

书源把这些关于青稞饼的文化内涵都记录下来,他想要把这些珍贵的文化传承下去。然而,他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年轻一代对青稞饼的制作和文化内涵的了解越来越少。很多年轻人更喜欢那些从外面买来的现代食品,觉得青稞饼有些“土气”。

书源决定要改变这种状况。他在村里的小广场上举办了一个青稞饼文化活动。他把自己了解到的青稞饼的制作方法、历史文化意义都分享给了村里的年轻人。可是,一开始并没有多少年轻人感兴趣。他们觉得书源讲的东西太陈旧,与他们的现代生活没有什么关系。

但是书源并没有放弃。他想出了一个新的办法。他邀请年轻人们一起参加青稞饼制作比赛。比赛的规则是,用传统的方法制作青稞饼,然后大家一起品尝,评选出最好吃的青稞饼。这个活动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参加。

在比赛过程中,年轻人们开始认真地学习青稞饼的制作。他们从和面开始,一步一步地按照阿妈的方法做。有个叫卓玛的女孩,一开始连面粉都和不好,但是在阿妈的指导下,她慢慢掌握了技巧。当她第一次把自己亲手制作的青稞饼从锅里拿出来时,她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通过这次比赛,年轻人们对青稞饼的制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发现,制作青稞饼其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可是,村子里却突然面临了一个危机。这一年,由于气候异常,青稞的收成锐减。这对以青稞为主要粮食作物的村庄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青稞饼的制作原料变得稀缺,村民们都很担心以后再也吃不到青稞饼了。

书源看到这种情况,心急如焚。他决定和村民们一起寻找解决办法。他联系了一些外界的农业专家,向他们请教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青稞的产量。专家们给了一些建议,比如改良种植方法、加强病虫害防治等。

书源和年轻人们一起,按照专家的建议,在青稞田里忙碌起来。他们精心照料着青稞,希望能让青稞茁壮成长。同时,书源也在思考如何在青稞稀缺的情况下,让青稞饼继续传承下去。

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用少量的青稞面粉和其他面粉混合制作青稞饼。他尝试了用青稞面粉和小麦面粉混合,经过多次试验,发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比例。这样制作出来的青稞饼,虽然口感和传统的青稞饼有些不同,但是仍然保留了青稞饼的特色,而且也解决了青稞面粉不足的问题。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青稞的产量逐渐提高。村子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青稞饼的制作也恢复了正常。这次经历让村民们更加珍惜青稞和青稞饼,年轻人们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青稞饼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源在村子里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他已经成为了村子里的一员,他的名字和青稞饼的故事在周围的村庄里也流传开来。

有一天,一个远方的旅行团来到了这个村庄。他们听说了书源和青稞饼的故事,都对青稞饼非常感兴趣。书源热情地招待了他们,并且教他们制作青稞饼。旅行团的游客们都很兴奋,他们纷纷动手制作,虽然手法有些生疏,但是大家都玩得很开心。

游客们品尝着自己制作的青稞饼,都赞不绝口。他们表示,这是他们在旅行中最难忘的经历之一。这次活动让书源意识到,青稞饼不仅可以在村子里传承,还可以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于是,书源和村里的年轻人一起,成立了一个小工坊,专门制作和销售青稞饼。他们把青稞饼进行了一些包装上的改进,让它既保留了传统的特色,又符合现代的消费需求。

随着工坊的发展,青稞饼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人都知道了青藏高原上有这样一种美味又充满文化内涵的食物。书源的梦想也在慢慢实现,他希望青稞饼能够成为藏族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让更多的人了解藏族文化,了解青藏高原。

在这个过程中,书源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卓玛,那个曾经在青稞饼制作比赛中表现出色的女孩,和书源在共同的事业追求中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们一起经营着青稞饼工坊,一起把青稞饼的故事讲述给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

多年以后,书源回首自己在这个村庄的经历,心中充满了感慨。他从一个对青稞饼好奇的外乡人,变成了一个把青稞饼视为生命一部分的传承者。而青稞饼,也从一个简单的藏族传统食物,变成了连接藏族文化与外界的桥梁。它承载着藏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第(2/2)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都在看:帝少小妻又闯祸了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罗修陆梦瑶拒做权臣掌中雀带着空间穿越,本妃杀穿古代重生1976,教授他官运亨达小书童产乳后榆品极仙官途女人香杀敌爆属性!我靠异能逆袭皇位李道安远伯无敌皇子,开局迎娶女杀神苦修赎罪三年,和离后全家悔哭了重生后,黑莲花殿下我先救为敬国运金铲铲:局局老八在冒火年过五十被丈夫抛弃后,她转身嫁给云城首富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李道安远伯天李道安远伯天白月光重生做替身,暴君夜夜求原谅女总裁的贴身高手混在特区那些年重返未来之与维同行女帝撑腰,我仗剑无敌被拐星际,捡废品暴富被元帅标记全职剑修从河伯野神开始香火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