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天空依旧下着小雨。
帖木儿汗国的使臣们正在鸿胪寺休息。
而礼部的官员们则忙着清点帖木儿汗国带来的朝贡礼品,并将它们一一入库。
与此同时,礼部还有一件大事要做,那就是让会同馆的通事翻译蒙古文的供奉朝书。
由于语言不通,明朝作为一个志在统御四方的大国,专门培养了一批通事,负责翻译蒙古、倭国、三佛齐、吕宋等非汉化国家的语言文字。
外交是个复杂的过程,朝贡的流程更是严格繁琐。
首先,对方要准备好勘和文书,一式三份,一份给边关,一份给朝廷,还有一份自己留存。
第一次朝贡后,后续的朝贡都会以这份勘和文书为依据。
下次朝贡时,便要在文书上详细填写朝贡礼品、随行人员等信息。
而且,明朝会让来朝贡的国家,在会同馆开市三天。
这期间,朝廷会指定本国商贾与对方的贸易使团交易。
若交易有利可图,朝廷才会考虑在边关开设贸易互市。
就因为朱元璋突然决定第二天一早召见帖木儿汗国使臣,礼部和会同馆的人便忙活了一整晚。
第二天凌晨,众人才将一切准备就绪。
昨晚还是细雨绵绵,今早却是晴空万里。
朝霞映红了天空,一轮红日缓缓从东方升起。
五更时分,中华门城楼上的大鼓被敲响,向全城报晓。
激昂的鼓声以皇宫正门为中心,如涟漪般向四周扩散开来。
紧接着,东西南北各条大街上的鼓楼也依次响起鼓声,一共分五波,要整整敲足八百下。
随着钟鼓声的回响,皇宫大门、皇城门户以及所有城市通道的门扉依次开启。
呜呜呜……
皇宫内响起鼓声和号角,这些号角由蒙古族的牛皮所制,发出的声音既深沉又哀婉,令人内心震动。
曾经这样的钟鼓声,只有不可一世的蒙古贵族才能享用,现在却成了他们的 “亡国丧钟”。
但对汉人来说,这只是普通的乐曲罢了。
朝廷这样安排,就是为了表达对蒙古人的蔑视。
国朝的每一个外交举动,都要彰显大国礼仪,震慑番国。
外交无小事,礼部会把每个细节都把控到位,做到完美!
帖木儿汗国以太师迭力必失为首的使臣们,此时正单膝跪在皇极午门外。
午门缓缓打开,但开的只是侧门。
中门可不是外邦能随意开启和享用的,只有在祭祀山川、祖宗社稷等重大礼仪时,午门才会向大明天子敞开。
激昂的号角声中,五军都督府的所有军兵,都整齐地站在了奉天殿正殿之外。
李景隆一挥手,上千名军兵迅速散开,威风凛凛地站在了大理石广场的两侧。
接着,一群身着朱色飞鱼服的锦衣力士鱼贯而入,将奉天殿围得水泄不通。
“传使觐见。”
奉天殿内传来一声尖锐的传令声,这声音如潮水般,迅速传到了数里外的午门。
走在最前面的,是礼部郎中。
左右,则跟着会同馆的通译。
身后,是负责教导礼仪的礼部主事。
最后才是五名来自帖木儿汗国的使臣。
他们步伐整齐,每一步的大小都有严格规定。
过了午门,前面便是广阔的皇宫内城广场。
广场上,五军都督府的军兵们身姿笔挺,神情威严,透着一股肃杀之气。
帖木儿太师迭力必失和其他四名蒙古人静静地环顾四周,眼前恢弘的场景让他们深深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