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官道上,一辆辆马车和成群的马匹,正气势汹汹地朝通淮门赶来。
看这群人的穿着,像是蒙古贵族!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应天,这座拥有近七千年历史的古都,更是如今大明朝的都城。
帖木儿汗国的蒙古使臣们刚踏入通淮门,就被这座雄伟壮观的城市震撼了。
史书中对应天城的赞美之词数不胜数,诸如‘穷极壮丽,冠绝古今’‘四海流通,万国交会’‘舟舶继路,商使交属’等等。
早在前229年,孙权便在此建都,使华夏的政治中心突破了黄河文化板块的限制,带动了长江流域以及整个南方地区的发展。
自此以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也都建都于此,因此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其文化影响,更是辐射到了整个东亚区域。
蒙古使臣们看着应天城繁华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全都瞪大了眼睛。
这里有佛道僧尼、异国商贩、各国使者、文人墨客,还有千金小姐们,热闹非凡。
街道两旁,工艺精湛、排列整齐的江南建筑,更是让他们目不暇接,惊叹不已!
这里的一切,让他们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武英殿内的小朝会仍在继续。
朱元璋安排好接待帖木儿汗国使臣的事宜后,把傅友文叫了出来。
“你掌管着大明的财政,你跟咱说说,去年的秋收税银,眼下征收得如何了?”
傅友文心里有些紧张。
这些时日,朱元璋经常带着朱小宝外出,也不知道会不会又遇到什么让老爷子不满意的事。
他小心翼翼地答道。
“京城地区的税收,基本已经征收完毕,外省的税收也在加紧运往应天。”
朱元璋轻轻应了一声,看着傅友文,又问道。
“淋觞踢尖这件事,傅卿家了解吗?”
傅友文心里一紧,有种不好的预感。
淋觞踢尖是地方官府私自敛财的手段,大家都心知肚明。
作为户部侍郎,傅友文自然十分清楚。
不光他知道,殿中的群臣又有谁不清楚呢?
这些人没少参与其中,对官府如何敛财,他们比傅友文还了解。
听到朱元璋提及此事,群臣心里都猛地一震。
傅友文赶忙答道。
“回禀陛下,微臣知晓。”
朱元璋沉声问道。
“那你跟咱说说,地方官府这么做,是不是在盘剥百姓?”
傅友文硬着头皮答道。
“回禀陛下,确实是这样,可……”
“可地方官府也有难处,很多流外官吏吏部没有登记造册,官府又需要人手管理城镇乡村,只能聘请这些流外官,而这些开支都得官府自己想办法,因此……”
朱元璋看着他,冷冷地问道。
“因此就从百姓身上搜刮钱财来维持官府的开支?”
傅友文连忙跪地请罪。
“臣知罪!”
吏部尚书詹徽也赶紧说道。
“微臣知罪!”
朱元璋挥了挥手。
“认罪有何用?”
“既然发现了问题,那就想办法解决,你们且说说看,此事究竟该如何解?”
朱元璋的威压极强,在驾驭臣下方面,他无疑是个极为出色的政客。
此刻,群臣皆垂着头,无人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