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太子妃的问题,雪雁十分坦诚:“最开始的时候,奴婢还不是难过,而是担心。”
担心?黛玉认真听雪雁讲下去。
“毕竟奴婢是从扬州来的,紫鹃姐姐是荣国府家里头的,她又比奴婢细心周到,日后要是不要奴婢了,奴婢就没地方好去了。”雪雁有一段时间,很惶恐。
黛玉顿时深有感触:曾经有一段时间,黛玉不仅仅想家,也很惶恐。二舅母对自己的不喜,简直是明摆着的——自己去拜见二舅舅,枯坐了半日,二舅母才请了自己过去说话。还特意说什么,不要招惹宝玉。
所以雪雁的心情,那时候的黛玉还不了解,现在则是万分理解。
“不过很快,奴婢的担心也就消失了,因为您对奴婢还是一如既往的照拂,紫鹃姐姐也不是那种要排挤人的。”雪雁从记事起就已经跟在黛玉身边了,想起当初陪着黛玉在扬州读书的日子,有一种仿佛过了一百年那么久一样。
黛玉点了点头:“当初,我也还只是个小姑娘,没能体会到你的心情。不过现在嘛,你刚才问,你能出宫嫁人,紫鹃不能,她会不会不高兴,我想,她的心情,该和你小时候的心情有些类似。”
雪雁不太明白。
“她不会不高兴,也不会生你的气,她一定也希望你过的幸福。”黛玉了解她的丫头们,“只是,她也会担心,女子出嫁,或者不出嫁,都会有担心,对不对?”
雪雁听了这话思考了会儿:嫁了人,有嫁了人的好处,也不一定是好处,也可能是有坏处,不嫁人也是如此。将来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
雪雁点了点头:“奴婢明白了。”
“既然你同意了,那我回头就跟太子说了。”黛玉琢磨着,雪雁是她身边第一个出嫁的,又无父无母的,到时候怎么样才方便些。
不仅仅是紫鹃雪雁,就是春雨春纤也跟着自己很多年,成亲嫁人,黛玉自然要出一份嫁妆。
这在很多大户人家也很正常,但大部分都是给一些银子也就罢了,比如黛玉都记得,那时候住荣国府,王夫人院子里有丫头出嫁,她也就给了二十两银子。
可雪雁她们不同,黛玉觉得她们都和自己家人差不多了。
黛玉起身拿出自己早就拟定好了的账本子,她当初就有想过这个问题,这个账本子上头,已经写的比较详细了:银子多少,布料多少,药材多少等,都是有的。
细细思考了两日,黛玉将紫鹃雪雁和春雨春纤都叫了来。
“你们都是跟着我这么多年的,我就直说了。你们结婚,我就不给你们那些摆件或者书本了,对你们只怕用处也不大。就实惠点儿,直接就给银子,一人都是二百两。另外再有布料和药材。”黛玉开口后,四个丫头都赶紧跪下。
“这么多银子,奴婢们不能收。”雪雁先开口,她是四个人中目前看来第一个会结婚的。
“怎么能不要呢,人活着不容易,女人又尤其不容易,小时候我曾听见我母亲和父亲开玩笑,说了一句话,人生在世,最可靠的只有两样,一是自己,二就是银子。细细想来,这话不完全对,但也有一定的道理。”黛玉笑道。
“愿意出嫁的就带着嫁妆走,紫鹃不愿意出嫁,这些东西我也给你留着,等你到四十岁的时候愿意留下就留下,愿意出去养老也不至于两手空空的,有银子傍身,总是好的。”黛玉一番话,说的四个丫头全都很是感动,齐齐给黛玉磕头谢恩。
“都起来吧。”黛玉抬手示意后,又说,“但是你们自己也要心明眼亮些,就比如雪雁,如今钟侍卫是这般,但人会不会变,也不好说。所以你的嫁妆,你自己要保管好,虽说只有最没出息的男人才会动媳妇的嫁妆,但霸占嫁妆这种事也不少见。”
“而且,你们即便嫁了人,遇上了困难,也不要不吭声,尤其是若被欺负了,更不要闷着。”
“但丑话我也说在前头,这些年你们很不错,但若是日后出去了,有人想靠着你们升官发财,那就趁早歇了这样的心思,不然到时候,可就别管我翻脸不认人了。”
四个丫头都是聪明人,又跟着黛玉一路从荣国府到怡郡王府再到如今的德麟宫,丫头婆子勾心斗角、主子们之间的彼此算计、甚至连皇子之间的你来我往,她们都是跟着见识过。
因此听了黛玉这话,雪雁就先道:“太子妃只管放心,但凡有人想借着奴婢们攀扯上太子妃甚至太子,那奴婢们第一个就不认,更别说奴婢们自己,若有这样的心思,那日后就没脸见您了。”
“奴婢们也是这么想的。”其他三人几乎是异口同声。
黛玉点了点头,让她们各自下去做事。
哪知道才下去没有多久,紫鹃就又来了:“皇后娘娘差了雪花来,请太子妃过去,还特意吩咐,带上孟嫂子。”
黛玉听了心下疑惑:怎么母后特意吩咐带上孟氏?难不成母后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病痛,不想让太医诊断,而是要让孟氏瞧瞧?
黛玉一面起身,看了看镜子里,今儿自己虽然穿的家常些,但还是很庄重的,于是就带着春雨和医女孟氏一起,去了皇后娘娘的凤仪宫。
进门请安后,皇后就招手叫黛玉上前,那红木束腰如意云纹小桌上头,用两个龙泉窑米黄釉莲瓣盘各自装着几块根茎状、已经晒干的中药。
乍一看,两个盘子里装的东西,很是相像,但仔细辨认,能看出来不是同一种中药。
“玉儿可认得?”皇后开口问。
“儿媳能拿了闻闻?”黛玉不是很确定。
皇后点头后,黛玉用手绢先拿了左边盘子的,闻了闻,又放回去,再拿起右边的,竟没有闻出什么差别来。
“这,都是三七吗?”黛玉自己以前常常喝药,倒是对一些中药材有几分熟悉,且三七作为名贵中药材,黛玉这会儿德麟宫内都还收着一些,还是左江秋送来的,说是他爷爷的老部下,从云南送的。
皇后没有回答她,反而叫了孟氏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