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鹃其实是经过很长时间的考虑的。
当黛玉得到要被册封为太子妃的消息后,就找了紫鹃、雪雁、春雨和春纤过来谈话。
在王府做丫头,和进宫,那就是两回事了。
王府的丫头,又是跟着黛玉陪嫁过来的,若是相看了人家或者想要出去了,只要黛玉点头,那就可以离开。
可是一旦进了宫,那就是统一属于内务府。本朝规矩,宫女到了二十五岁,才能被放出宫去。
紫鹃的情况又有些不同,她比雪雁都要年长四岁,黛玉成为太子妃那一年,紫鹃已经二十二岁了。就算是进宫,她也只能伺候黛玉三年,除非她愿意不出宫,不嫁人,像杨嬷嬷那样,一直在宫里伺候。
紫鹃回家看望父母,她娘闵氏就拉着她语重心长:“你怎么打算呢?怡郡王妃就要当太子妃了,这是喜事儿,可你也要进宫去吗?你年纪也不小了,再耽搁两三年”
闵氏还是疼女儿的,之前还托人给女儿说媒,可好几户人家女儿都瞧不上。
这也不怪女儿,想一想,自打女儿被贾母派去跟了林姑娘,早年回家,也能说上几句诗啊什么的,如今更跟着黛玉身边,见了宫里等一干贵人,见识、眼界高一些也很正常。
紫鹃自己也有几分为难:王妃说了,自己要是不愿意跟着进宫,开个口便是。若是挑中了哪家儿郎,不好开口的,王妃也能去开个口。
但缘分这种事情,谁也没法子说清楚,紫鹃不知道自己的缘分什么时候才会来。
不跟着进宫,她放心不下。
一番考虑后,紫鹃决定,跟着进宫。
进宫之后,紫鹃的想法就又变了:她看到了像杨嬷嬷一样的其他几个嬷嬷,她们没有嫁人,却不一定比嫁了人的差。
尤其是在听见昔日荣国府一些丫头嫁人之后的遭遇,更觉得心冷:袭人就不说了,她被撵出去后,听说嫁了个戏子。另外茜雪嫁了人,过的也不如意。
这年头,像她们这种大丫头,大户人家许多都是给主子做通房丫头,日后也不过做个姨娘。比如平儿,比如赵姨娘。
可细细想一想,平儿当年在琏二奶奶手底下讨生活,过的多不容易,他们两口子吵架,打的还不是平儿。
赵姨娘就更不说了,生了儿子女儿,却还不如普通丫头。那时候在府里,就连芳官这种,都敢和她吵架。
所以,做人姨娘,是最次的选择了。
最好的,当然就像绣橘那样,找个为人诚实可靠的,大家一起努力过日子。
但人的一生,遇到什么人,还真是说不清楚的。
家里给自己挑的几户人家,一个家境不错但本人毫无主见,全都听他娘的,这种人,紫鹃看不上。另一个倒是有些本事,但模样实在是有些看不过去。
还有一个呢,还是个小官呢,听说是个什么户部广盈库的大史,九品官呢。但是那人,跟紫鹃哥哥谈话,几句话后,就连紫鹃哥哥都听出来了,他是看上了紫鹃的身份——太子妃重用的女官,日后他要跟太子攀上交情,简直不要太容易。
这种人,紫鹃更是不会嫁。
去年初,黛玉单独找了紫鹃:“母后跟我说,今年还是会放一批宫女出去,紫鹃,你怎么想的?”
紫鹃的年纪,已经过了二十五岁了。
“若是想出去,我就去跟母后开个口。”黛玉其实是不舍得的,她小小年纪到贾府,紫鹃是贾母派来跟着她,但一直体贴细心,两人说是主仆,但跟姐妹也差不多了。
紫鹃摇了摇头,甚至还跪了下去:“太子妃,奴婢不出去,奴婢就一辈子伺候您。”
彼时太子妃怀孕中,让紫鹃赶紧起来:“好好说话,跪什么跪。”
紫鹃起身后,咬咬牙说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奴婢家里头,自然想奴婢出去嫁人,尤其是奴婢的父母,也有自己的私心,想着奴婢是伺候过您的,怎么也能找个还可以的人家,将来就算过的不顺了,求求您,总归也是好的。”
“可奴婢不想,奴婢觉得,这有的女人嫁了人,可也未必能过得幸福;有的女人一辈子没嫁人,但这一生也未必就不如意。”
黛玉听了这话,认真的看着紫鹃,很显然,紫鹃已经深思熟虑过了。
黛玉赞同的点了点头:“你这话说的不错,嫁人不嫁人,与是否幸福,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但你可要考虑清楚,你现在虽说年纪大了点儿,但要嫁人还是有得选,但再晚上两年,就更难了。”
“奴婢知道,太子妃是替奴婢考虑,可奴婢已经想清楚了,留在宫里好好伺候太子妃和小主子,将来也像杨嬷嬷那样,就好了。”紫鹃想的很清楚。
黛玉见她如此坚定,感受良多,有感动,有感叹,思索片刻后道:“既然做了决定,那将来,可不能后悔了。”
“奴婢知道。”紫鹃见黛玉同意了,高兴的又要给黛玉磕头,被黛玉拦住了。
“罢了,可不兴动不动磕头,我这会儿可没精力。出去做事儿吧,放人出宫还有一个月呢,你要是改了主意,还能在这个月内,随时跟我说。”黛玉告诉她。
紫鹃要留下,却从不曾声张,但德麟宫内众人,都心知肚明。就连宫内很多人,也渐渐就看出来了。
这在宫里头,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儿,所以没什么人在意。
反倒是元宵节才过没多久,萧霆钧找黛玉,说起另一个人。
“我有个侍卫,玉儿应该也有印象,当初在王府,玉儿你怀孕中,我留了他护卫。”萧霆钧提起来,“姓钟。”
黛玉倒是有印象,那时候孕中怕宋慧兰等不讲规矩,黛玉基本上出门,都有好几个护卫:“钟侍卫的话,那如今岂不是六品官了?”
萧霆钧点头:“他前些日子来求我,说看上太子妃身边的女官,让我来说情呢。”
黛玉略愣住,还没开口,悦悦就捧着一支红梅进来:“娘,您看,好漂亮啊。”
于是夫妻二人掩住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