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也空出了不少重要职位。
最重要的便是中书令、兵部尚书。
其次如禁军统领、集贤殿下专管奏章宣进的押院中使、中书舍人以及吏部、礼部等官员的更迭。
可以说,陈参跟甘隆的倒台,给萧绰提供了一次朝堂大清洗的机会。
原先一些暗中帮他处理事务的心腹也从幕后到了台前。
如张士全、李源等,正是她借甘泉郡之事由准备拔擢的。
只是一些关键职位她仍未敲定主意。
“陛下心底有了决断?”
“大致有了眉目。”萧绰颔首,“兵部尚书朕准备从武将中拔擢,暂定为顾春来。”
“顾将军?”上官婉儿吃了一惊,“他对许家的忠心程度满朝皆知,且他目前的官身也是闲职。
一朝拔擢,便为一部堂官,极其容易引起朝臣议论。”
萧绰摇头,“满朝文武,多是一些因循守旧之辈。
他们的意见若是有用,大乾也不至于积攒下如此多的沉疴旧疾了。”
上官婉儿无奈提醒:“陛下,这些朝臣可多是先皇时……”
萧绰再次摇头打断,“父皇早年想着开疆拓土,受伤之后一直想着稳住内政,向以宽仁待人,这才给他们惯出了一身臭毛病!
这些人对自己人提意见的时候一大堆,问他们解决之法时却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
顿了顿,她又笑道,“这一点跟许良全然没法比,二百两一个法子,三百两一条毒计。
便是下蛋的母鸡也不如他!
朕听说鸡下蛋还不能保证一天一个,三天两个已是高产。
许良呢,银子给够,只怕让他想辙让公鸡下蛋也能弄出法子来。”
上官婉儿忍住笑意,还是提醒道:“可是陛下既然要拔擢许良,总不好让朝臣觉得许家一门三重臣。”
萧绰再次笑道:“婉儿呀婉儿,原来你打的这个主意!”
上官婉儿满脸疑惑,“啊?”
“你是怕朕提拔了顾春来,就没你家许良啥事了吧?”
“啊这……没有,陛下!”
萧绰摆手,“不必紧张,朕此前跟你说过,信得过你。
话说回来,朕不拔擢信得过的亲近人,难不成要冒险提拔那些不相干的朝臣?”
她摇了摇头,“没有这样的道理……”
上官婉儿心生感动,拱手道:“陛下,微臣必不负陛下信任。”
萧绰笑着点头:“朕相信你,也相信上官家。
朕希望在你的影响下,许良能变成第二个你,许家能变成第二个上官家!”
上官婉儿身子一沉,重重点头。
萧绰又道:“除了兵部尚书,这中书令着实让人为难。
集贤殿中书舍人夏元青有些才干,但距离中书令还远远不够,可若拔擢其他人,又无合适人选。
朕思来想去,这职位似乎只有许良最为合适。
婉儿,你觉得呢?”
“啊?”上官婉儿直接懵了,“许良?他……做中书令?”
萧绰微微一笑,“怎么,是不是大惊喜,一下子封他这么大个官?”
上官婉儿只觉头脑一片空白,语无伦次起来,“许良,不是,他……他才十九岁,还未加冠……”
她接连深呼吸几次之后才沉声道,“陛下,此举不合适!
一者,他还未加冠。
二者,三阁首辅牵扯极大,许良连一部堂官都未做过,骤然拔擢至首辅,恐难服众。”
萧绰笑道:“加冠之事简单,朕查了他的寿庚,他生在仲春,过了年便可加冠,时间上刚刚好。
至于你说的没做过堂官,不能服众,这正是朕想要的!”
上官婉儿满脸疑惑,“不要他服众?”
“是啊,朕要的就是他没有资历,众人不服。
到时候他要服众,必须借朕的势。
群臣不服,若敢为难他,便是跟朕过不去。
朕就可以趁机换了他们!”
“啊这……”上官婉儿懵了,“陛下这是在……钓鱼执法?”
“您就不怕以他的诡计,将这群朝臣收拾服帖,您到时候找不到理由换人?”
萧绰大笑,“那不更好,省了朕再费心换人。”
上官婉儿彻底不淡定了,听陛下的口气,如此提拔许良,不是说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