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谷看到天幕上终于安静一些了,也是继续说,“据说苏澈为了捞苏轼,都快要把自己送上龙床了。”
苏澈:“???”
宋神宗:“???”
苏轼:(ve v)?
(明·冯梦龙:好素材,记下来!)
(宋·赵顼:冯先生,请不要乱来。)
(宋·苏澈:冯先生,请不要乱传谣。)
(宋·苏轼:委屈你了,子由~)
苏澈看到这一句话真的就是眼前一黑,这个哥哥他真的再也不想捞了!
赵顼看到这一句话也是眼前一黑,为什么不是委屈他,而是委屈苏澈?!他也很委屈啊!
(宋·苏洵:???)
苏洵一出来,他们兄弟两个都尴尬到抠脚趾了。
天幕下的人都要笑发财了。
就连一些之前说苏仙苏仙的人都笑了,还有一些前面朝代,只是通过天幕来了解这一位知名文学家的人此时此刻都因为苏轼的话忍俊不禁。
(宋·赵顼:朕没有断袖之癖!)
赵顼在这里沉痛的呼唤,但是没有太多人在讨论,一堆人都是在说苏轼乌台诗案的始末,还有在讨论乌台诗案的时候苏辙多少岁了。
苏辙真的就是羞愤欲死了,赶紧在天幕之上发话。
(宋·苏辙:苏某那个时候已经四十岁了!苏某也没有龙阳之好!)
(汉·刘邦:后世不是说四十一枝花吗?美髯公正好啊……)
刘邦一出来说话,就什么都变味了。
苏辙感觉自己越描越黑了。
这个时候苏轼反而跳反出来了。
(宋·苏轼:高祖皇帝慎言,子由之心我自然是知晓的,子由澄澈冰心,为兄在此谢过了,若是无子由,恐怕也没有现在的苏某了。)
很多时候,家人也是让苏轼寄托心灵的地方。
苏辙看到这里,也是泪目了。
本来还在讨论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的弹幕也一下子往温情向走了。
大家也都没有说那些话,而是赞叹起这两兄弟的感情。
于是又引起了天幕下不少古人思念家人或者是思乡之情。
……
朱清谷也适时说,“野史之所以是野史,就是因为不真实性,以及为了流传个故意夸大、编造一些不实之事,大家当做是笑话看看就好了。”
“乌台诗案是北宋新旧党争的一个重要事件,对于苏轼来说,也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使得创作风格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乌台诗案之后,苏辙向神宗皇帝上书,愿意用自己的官职为苏轼赎罪。”
朱清谷一挥手,旁边就出现了零星的字句——
‘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