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此之前,要先等百姓过了秋收和冬小麦的种植时期,等百姓们闲下来,他再招工。
于是迟钟窝在他的府邸里,开始教洛之豫和唐晋原读书识字,一个锻炼身体,一个学习说话。
秦杉时得到细心照顾,退了烧之后身体便有所好转,他现在勉强能翻身,趴在床上,下巴抵着软被子,大眼睛就瞅着唐晋原咿咿呀呀地说话。
他不闹,但燕霁初是个极其能闹腾的主儿,听不懂也要过去凑个热闹,抓起书来就是吃,连牙都没有,光想啃什么,迟钟经常一个不留神就被啃手了。
他最常讲的就是史书,过去发生的事情都是他亲身经历的,讲起来引人入胜,也能总结一些道理。而后是算术,迟钟简化了字体,引用阿拉伯数字,把大写的数字翻译过来,他们还不太能完全掌握,需要几天。
现在幼崽的手腕没有力气,写不了大字,于是迟钟拿着毛笔写给他们看,先写他自己的名字,“迟钟,要记好了,是迟钟。”
然后写他们的名字,洛之豫,唐晋原,燕霁初,秦杉时……
“等等。”洛之豫打断道,心想唐晋原就算了这应该是家里人取的,“他的名字,为什么,这么,好?”
唐晋原不明所以地眨了眨眼睛。
迟钟:“……这是他家里取的。不是我取的。”具体是谁取的我也不知道,大概率是唐晋原吧,毕竟秦杉时那个家庭文化程度,应该取不了这样的名字。
“哦。”洛之豫坐下,“很好听。”
迟钟:“……”
今天教几个字,明天教几个字,把屋子里的器具认完了,开始认房梁,什么卯榫结构,迟钟找了间屋子一边拆一边让他们辨认,主打一个实践。随后走出门去看外面的世界,站在田野里看秋收。
迟钟把珍妮机造出来了,教幼崽们了解棉花纱布丝绸的时候,他拿着木头用万剑归宗削削削,铁块能削,顺便做了个鲁班锁给他们启智玩。
画了个图纸,找工匠,要量产。这个不能着急,要种植棉花,在水多且阳光好的地方,迟钟已经瞅好了地方了,不止是这里,他肯定会往西北去一趟,那里也要开始种棉花。
秋收之后,迟钟贴了告示。
招工,五百人。
他不让富家子弟过来,只要农忙之后闲下来的农民,一个月三百文钱。
先修整水利,再盖纺织厂。
至于庙宇,不着急,他还没想好拜哪个神呢。
迟钟让人到处去传播开来,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都觉得不可思议——竟然不是徭役,还给钱?
多数人都在观望,不知道这位贵人想做什么,官员和豪商试图让自家奴隶伪装成百姓参加,迟钟也没管。而普通百姓见真的有人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咬牙也参加进去。
迟钟早在回溯之前就跟水利专家们规划好了长安的每一条排水渠,他们从头教,迟钟学会了长安的,就能继续向外发展,此刻他完全默写出来,交给唐轻,又找来一批识字读书,品德良好的青壮年跟随专门负责田地开垦和水利建设。
这时候,不管是豪商的私人田地还是平民百姓的田地,都归迟钟比划,水车建立起来,水库也要修建,农具再升级也只能是机械化升级,目前还不行,迟钟暂时压下去这个念头。
迟钟规划了工厂的地方,在周围盖住宿宿舍,小平房子,跟未来的集装箱一样,一排排看过去非常整齐有序。而后就是盖工厂,工匠把造好的纺织机安置进去,薛夫人带头教妇女们怎么织布。
不过大规模棉花织布可能还得等两年,倒是可以做一些小型纺布之类的。
日子越来越冷,迟钟心里想着煤炭和炼铁,但是他不能这么快,这还不到半年的时间,步子迈得不能太大。
接下来,该解决田地的问题了。
迟钟提笔给清写信。
“天寒地冻,满目白雪,冻死者不可胜数……棉花虽好,可吾放眼不见可用之地,尽被占据,肆意抢夺不合君子之风……每当思索至此,夜不能寐,恍然想起杜甫颠沛流离之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京城有你傍身,在外竟漂流成态,日益憔悴焉……”
简单来说就是我心疼那些被冻死的百姓,有好地方种棉花可是那些地不属于我,拔刀抢夺不符合君子形象,可是我都愁得睡不着了。在京城有你在我身边完全不愁,在外面我竟然这么委屈,都憔悴了。
迟钟是懂怎么装柔弱拿捏他的,撒娇而已,目的到了就行。
清回信道:“天下都归你,怎会有你得不到的田地?”balabala后面写了三页纸,迟钟都没好意思看,粗略扫了一遍,喜笑颜开。
长安所有高级官员都收到了帝王圣旨、神明玉言,全权配合尊上。
他只是要一些田地,就爱种点花花草草,你们也敢不给?
清一边写信一边跟新任帝王吐槽,“我是不是太严格了,他竟然连一些田地都不敢跟人类要?阿钟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唉……这都快两百年了,蒙元一百年不到就化成灰了,我肯定跟他不一样。”
道光点了下头,“确实。西北那边似乎有些棘手,需不需要尊上过去一趟?”
“他在养病。”清皱起眉,“佟佳尹不至于这点叛乱都压不下去吧?”
迟钟那边有了清开路,好弄多了,他算出来田宅逾制的上限之后,丢给他们一些边角料,自己挑走了比较好的地方,看着稀稀拉拉的冬小麦,心痛不已,准备明年好好整整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