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太上皇沙哑的声音响起:&34;皇帝好大的威风。怎么,现在连孤这个老头子都要防着了?&34;
庆帝目光微垂:&34;父皇言重了。只是张荣一案牵涉甚广,儿臣不得不谨慎行事。&34;
&34;张荣?&34;殿内传来冷笑,&34;他跟了朕三十年!你说他通敌叛国?&34;
庆帝面对太上皇的质问,右手缓缓抬起。
一直候在廊柱阴影中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夏守忠立刻躬身趋前,双手捧着一个紫檀木匣;
庆帝看了看紫檀木匣,对着殿内说道:
“这满满一匣子,全都是张荣通敌叛国、结党营私的确凿罪证;以及清国使者拷打而出的口供;还有”
庆帝顿了顿,&34;还有张荣为扳倒儿臣,亲笔所书的投名状,上面数十位大臣的名字,上面明明白白写着要拥立忠顺亲王为新君!&34;
&34;砰!&34;
没了侍卫的阻拦,殿门被猛地推开。
太上皇站在满地碎瓷中,半黑半白的头发有些散乱,衣服上沾着茶渍。
他一把夺过密信,枯瘦的手指剧烈颤抖:&34;不可能!这定是栽赃!&34;
&34;栽赃?&34;庆帝忽然提高声调,&34;忠顺亲王亦可作证!&34;
太上皇一把夺过名单,枯瘦的手指紧捏着在名单的字上剧烈颤抖:
&34;荒唐!他最是淡泊,怎么可能会如此你到底安得什么心!?
莫不是你还想要弑杀兄弟不成?!&34;
&34;儿臣何时说过忠顺亲王有不轨之心?&34;
庆帝突然打断,声音轻得像羽毛落地。
太上皇猛地抬头,浑浊的瞳孔骤然收缩,眼神透露出不明所以!
庆帝面色平淡如水,目光坦然地直视太上皇:
“忠顺亲王一心为国,对朝廷忠心耿耿,儿臣心里清楚。
此次张荣之事,乃是忠顺亲王不甘大庆社稷被奸臣所祸,主动献身入局,协助儿臣彻查此案,他是有功之臣!”
太上皇的手指突然僵住,那张洒金名单飘落在地,踉跄后退两步。
&34;你你说什么?&34;太上皇的声音突然变得嘶哑,&34;他你们&34;
庆帝弯腰拾起名单,轻轻掸去上面的香灰。
&34;七日前就发现了清国奸细与张荣的异动。为了取得证据,他假意应允张荣的拉拢&34;
太上皇猛地抓住庆帝的手腕,指甲深深掐进龙袍的云纹里:&34;那这名单上的三十七人&34;
&34;都是张荣一党,数日前,将这份名单交到儿臣手中了。&34;
庆帝反手扶住摇摇欲坠的太上皇。
“所以,父皇还不明白吗,张荣早就已经背叛了您!”
太上皇身子晃了晃,像是遭受了巨大的冲击。
庆帝见太上皇如此,再次开口乘胜追击:
&34;可还记得,七日前父皇说贾玌有谋反之嫌?想必那些所谓的证据都是张荣提供的吧!
这些皆是张荣暗中操作,故意提供线索误导父皇。
早在那一刻开始,他就心怀不轨,蒙蔽您视听,企图搅乱我大庆局势,以便他从中谋取私利。”
太上皇瞪大了眼睛,嘴唇颤抖着:“他……他竟敢如此大胆,欺瞒朕到这种地步!”
庆帝沉默地点了点头。
殿内陷入死一般的寂静,只有太上皇粗重的喘息声回荡。
良久,太上皇抬起头,眼中浑浊尽褪,取而代之的是令人心惊的清明:
&34;传朕旨意。&34;
他一字一顿道,声音虽轻却重若千钧:
&34;张荣一党,诛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