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御书房。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龙涎香,却驱不散压抑的气氛。
皇帝坐在龙椅上,面容疲惫,眼下带着浓重的青黑,短短几日,仿佛苍老了许多。
对面站着一个身着青色僧袍的年轻男子,眉目清秀,气质温润,双手合十,神态平和。
正是刚刚回京的三皇子,赵允慈。
“允慈,你回来了。”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听不出喜怒。
“儿臣听闻京中变故,忧心父皇龙体,特赶回京,为父皇分忧,为太后与母妃诵经祈福。”
三皇子微微额首,目光很是清明,一副心如止水的样子。
皇帝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片刻,似在审视,又似在追忆。
“多年未见,你倒是越发像你母妃了。”
三皇子微微垂眸:“母妃早逝,儿臣未能尽孝,唯有常伴青灯古佛,为她祈求冥福。”
皇帝端起手边的茶盏,却没有喝,只是摩挲着杯壁。
“你不在京中这些年,外面的是非,想必也听了不少。”
“红尘俗世,皆是过眼云烟。”
“儿臣一心向佛,不问世事。”三皇子回答得滴水不漏。
皇帝放下茶盏,“太子已废,皇后已殁,魏家也倒了。如今这朝堂之上,人心惶惶。”
赵允慈依旧保持着合十的姿势:“皇上圣明,定能稳固朝纲,安定社稷。”
“你……”皇帝看着他这副无欲无求的样子,心中情绪复杂,最终只是摆了摆手。
“罢了,你刚回来,一路辛苦,先下去歇息吧。”
“儿臣告退。”赵允慈恭敬地行礼,缓缓退出了御书房。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皇帝久久未动,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光芒。
肃王府。
书房内,气氛凝重。
肃王听完心腹的禀报,脸色阴沉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他倒是会挑时候回来!”肃王冷哼一声,手指用力捏紧了手中的玉扳指。
心腹低声道:“王爷,三皇子回京,直接入了宫,皇上单独召见了他许久。”
“说了什么?”
“具体内容不得而知,只听说是要为太后诵经超度?”
“超度?太后一月前就病逝了,因边疆战事吃紧,这才迟迟没有发丧,他倒是会找借口。”
心腹,“对了王爷,皇上还提到了已故的贤妃娘娘。”
肃王眼神一厉:“贤妃……”
那个曾经宠冠后宫,却早早香消玉殒的女人,一直是皇帝心中的一根刺。
“这个赵允慈,看似与世无争,一心向佛,谁知道是不是装出来的?”
肃王在房中踱步,“本王处心积虑这么多年,眼看就要……”
他停下脚步,眼中闪过狠厉之色。
“不能让他坏了本王的大事。”
心腹问道:“王爷的意思是?”
“派人盯紧他,本王要知道他的一举一动,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
肃王吩咐道,“另外,去查查他这些年在寺庙,是否真的那般清心寡欲。”
“是,王爷。”
“还有,”肃王补充道,“让人在朝中散布些消息,就说三皇子此次回京,野心不小,是冲着那个位置来的。”
“王爷英明。”心腹领命退下。
肃王独自站在窗前,看着外面阴沉的天空,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赵允慈,你想跟我斗,还嫩了点。
魏启明人头落地,除了楚若涵,这京中还有一人仇得报。
林星瑶挥退了所有的下人。
空旷的房间瞬间安静下来。
只有窗外夜风穿过树梢的声音,一下一下。
她独自一人坐在屋内。桌上摆着几坛刚开启的烈酒。
她给自己倒了一碗,仰头一饮而尽。
辛辣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灼烧感一直蔓延到胃里。
魏启明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