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想……唐朝的文化典籍浩如烟海,但整理工作却远远不够……”郑逸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在宣告一个重要的决定。
郑逸深知传统学者的不信任是首要难题。
他没有直接去说服那些德高望重的学者,而是另辟蹊径,前往学府书院张贴招募告示。
他神情专注,一笔一划写下招募启事,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许。
告示的内容新颖独特,不仅提供优厚的待遇,更承诺参与者可以在整理过程中学习到丰富的知识。
告示一经张贴,立刻吸引了众多学子的目光。
他们好奇地围观、议论纷纷,如同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郑逸的举动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谁也没想到一位闲散王爷会对整理典籍如此上心。
然而,难题接踵而至。
当郑逸来到藏书楼,请求查阅典籍时,却遭到了管理员孙的质疑。
“王爷,这些典籍都是国之瑰宝,岂能随意翻阅?”孙管理员语气中带着一丝怀疑,眼神里充满了警惕。
郑逸没有苦苦哀求,而是自信满满地提出了一个交换条件:“孙管理员,我并非要随意翻阅,而是想整理这些典籍。作为交换,我可以帮助你整理藏书楼杂乱的典籍索引。”
孙管理员愣住了,他惊讶地望着郑逸,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整理典籍索引?
这可是一个浩大而繁琐的工程,这位王爷竟然愿意主动承担?
郑逸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神秘的微笑。
“孙管理员,意下如何?”
招募告示贴出的第二天,学府书院门口便热闹非凡。
一个年轻学者,名叫李,身着洗得发白的儒衫,却掩不住他眉宇间的勃勃英气。
他步履轻快,几乎是一路小跑着来到郑逸面前,眼神中闪烁着求知的渴望。
“王爷,学生听闻您要整理典籍,学生愿效犬马之劳!”他语气激动,双手作揖,深深一躬。
郑逸打量着眼前这个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嘴角不觉勾起一抹欣慰的笑意。
这正是他想要的人才!
“好,很好!你的热情我很欣赏。”郑逸拍了拍李的肩膀,心中一块大石落了地。
有人肯来,便是一个好的开始。
李年轻学者展现出的才学和效率让郑逸惊喜不已,他仿佛一块干燥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典籍中的知识,并将其整理得井井有条。
看着李忙碌的身影,郑逸心中充满了希望,仿佛看到了整理典籍的曙光。
然而,另一边的进展却并不顺利。
王富商在自己的商会里来回踱步,眉头紧锁。
他手里拿着郑逸的请求信,反复思量。
资助整理典籍?
这可是个无底洞啊!
能有什么回报?
他叹了口气,将信放在桌上,揉了揉胀痛的太阳穴。
消息传到郑逸耳中,他无奈地叹了口气。
没有资金的支持,整理典籍的工作将寸步难行。
他烦躁地在书房里踱步,眉头紧锁,苦苦思索着对策。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屋内的气氛也愈发压抑。
郑逸走到窗边,望着渐渐暗淡的天空,喃喃自语:“看来,得想想别的办法了……”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或许……”
郑逸将招募来的年轻学者们聚集在一处宽敞的院落里。
他负手而立,神情庄重,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的身上,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诸位,整理典籍并非简单的抄录誊写,而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见他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便继续说道:“我制定了一套全新的整理方案,它将大大提高我们的效率。”
郑逸从容不迫地讲解着他的计划。
他将现代图书馆的分类方法与唐朝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设计出一套全新的典籍分类体系。
他深入浅出地讲解着每个步骤,从典籍的筛选、分类、校对到最终的整理成册,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年轻学者们听得如痴如醉,他们时而低头沉思,时而相互讨论,时而眼神一亮,仿佛发现了什么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