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姑娘,你可有证据?”包拯问道。
柳如烟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递给了包拯。包拯接过一看,只见信中言辞闪烁,隐晦难懂,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谋反之意。
“此信乃民女偶然所得,请大人明察。”柳如烟说道。
包拯点点头,将密信收入袖中。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必须谨慎处理。
“柳姑娘,你先暂且在此住下,待本官查明真相,再做定夺。”包拯说道。
柳如烟闻言,心中稍安。她向包拯行了一礼,便退了下去。
夜色渐深,开封府内却依旧灯火通明。包拯坐在书房之中,手捧密信,眉头紧锁。他深知此案错综复杂,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朝堂动荡。然而,他身为朝廷命官,又怎能眼睁睁看着国家陷入危难之中?
正当包拯陷入沉思之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宁静。王朝、马汉匆匆而来,脸上满是焦急之色。
“大人,不好了!朝中大臣李大人突然暴毙而亡!”王朝说道。
包拯闻言,心中一震。李大人乃朝中重臣,他的突然死亡无疑给此案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可曾发现什么线索?”包拯问道。
马汉摇摇头,说道:“李大人死状凄惨,似乎是被高手所杀。现场并未留下任何线索。”
包拯沉默片刻,心中已有了计较。他深知此案背后定有高手相助,若想查明真相,必须先找到这位高手。
“王朝、马汉,你二人继续监视朝中大臣;展昭那边若有消息,即刻来报。”包拯说道。
二人领命而去,留下包拯一人在书房之中。他望着窗外的夜色,心中思绪万千。这场谋反案究竟会如何发展?那位神秘高手又是何人?一切的一切,都仿佛笼罩在迷雾之中。
数日后,边疆传来消息。展昭已查明那些可能与谋反有关的军队动向,并成功擒获了一名重要嫌疑人。包拯闻讯大喜,立刻命人将嫌疑人带回开封府审问。
嫌疑人被押解至大堂之上,一见包拯,便吓得浑身哆嗦。他深知自己罪孽深重,此刻已是无力回天。
“堂下何人?报上名来!”包拯威严地问道。
“小人……小人张……张强。”嫌疑人声音颤抖,几乎说不出话来。
“张强,你可认得此人?”包拯指着赵福问道。
张强抬头一看,见是赵福,脸色顿时变得惨白。他深知自己与赵福乃是同伙,此刻已是无法否认。
“认……认得。”张强艰难地挤出两个字。
“好,那你便说说,你们二人所谋何事?”包拯问道。
张强低下头,沉默不语。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一旦说出真相,便无异于自寻死路。
“张强,你若不说,本官便将你打入大牢,受尽折磨而死!”包拯怒喝道。
张强闻言,心中一颤。他深知包拯手段毒辣,所言非虚。然而,他仍心存侥幸,希望包拯能念在他初犯之份上,网开一面。
“大人,小人……小人愿说。”张强终于开口了。
随着张强的供述,一场惊天大案渐渐浮出水面。原来,这场谋反并非朝中大臣所为,而是边疆一位手握重兵的将领所为。他野心勃勃,妄图颠覆朝纲,自立为王。
为了掩人耳目,他暗中勾结朝中一些大臣,企图里应外合,一举夺下皇位。然而,他的阴谋却被展昭所察觉,并成功将其挫败。
张强只是他手下的一名小卒,负责传递消息。然而,在关键时刻,他却选择了背叛。他深知自己罪孽深重,不愿再为那位将领卖命。于是,他主动向展昭投诚,并提供了重要线索。
案情至此,已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