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间尖脆呼喊惊醒扎古,方才发现爱女嬉笑而立。
扎古爱怜摸了下女儿的小手道:“傻丫头,莫急躁。”
随即叹息:“今年秦人商旅恐怕无望来临啦。”
“怎么会?”雅娜惊讶睁大
在遥远的北方水域附近,一个隐秘的小港湾内,数千名战士正在静候命令。他们身披粗布与兽皮,腰配各式武器,马匹上的弓箭已做好随时出发的准备。他们的统领是一位刚过而立之年的男子,他身着显贵服饰,目光炯炯地注视天空盘旋的苍鸟。
若是换做另一时空中的人在此,定能认出这位正是曾击败某大国边境将领的大将伯炎。
眼下距离那场牵涉到两个民族激烈冲突的战场仅隔四五十里路程。夏季时分传来消息,那股长期压制他们的庞大势力因故出现了重大内乱,那统御天下多年的王者已然逝去。
伯炎便借此时机,通过贸易商人及其他渠道,巧妙地促使邻近部落袭击该国边缘地带。这一切不过是为试探其目前军备状况以及寻觅可乘之机。如果正如传闻所言,“天子”一去而国家随之分裂瓦解,那便是他们崛起的关键时刻。
不仅如此,当秦人从边疆调动军队以平叛之时,收复失地亦指日可待!
因此,此刻伯炎并未轻举妄动,而是耐心等候最有利的时机,以便让自己的铁骑横扫疲惫的敌人。彻底击溃秦人军队,并迫使参与战斗的部落臣服,进一步侵入其内陆腹地进行掠夺!
……
随着战鼓声雷鸣滚滚铺盖开来,在高地上的指挥平台上缓缓展开的是巨大的龙形军旗,迎风猎猎作响。旗帜的飘扬昭示总指挥尚存,队伍士气高涨,反之若倒,则撤退指令下达。
此外,这高台上还有众多专门用来鼓舞全军前进或协调动作的鼓声车队,这种传统在当时尤为重要。各级别单位也相应配备专属鼓点:中心军营敲击发出“商音”的节奏,中层小队“角音”,基层小队“羽音”。根据这些声音,士兵们知道何时进发、停下、转身或是退出战斗。
李将军之所以在前线多番停留操练军队,正是因为要磨炼部队按照不同鼓音整齐划一所展现的各种战阵技能。
当下三万多秦人军队依据指示排列开阵型,等待终极命令。当最后一个阵型调整完成后,中央战鼓与其他层次单位鼓音相互融合同步,这意味着真正的厮杀即将拉开帷幕。
按照规定,每次只能有三分之一士兵上前线作战其余则休息蓄力准备轮换。同时山巅上的观礼台上飘扬起一面绘有飞鹰标志的令旗——这是出击信号。对面敌对力量也升起类似标识,表明接收任务反馈开始行动。
年轻且心怀抱负的将领正站在自家坐骑旁,观察整支军队移动策略并向老资格指挥员学习经验。只见对方将草原骑兵安置于两侧翼端,而在临水平地段还额外加强右路部署包括重甲骑士加上特制强弩步兵乃至所有参战车辆。虽然这样的编排看起来似乎除了增强某一边防线外并无特别新颖之处,但依旧足够稳健。
对面敌人显然缺乏系统性的军事知识培训,他们的行伍结构简直就像复制古代历史书籍里的描写一样原始古老:前锋全是手持长短兵器的步卒;然后是一排笨拙沉重的车辆作为缓冲带,最后面才是少量较为精锐具备些许青铜武器支持的力量守护。
望着这般杂乱无章且武器简陋的组合(除了某些精英成员外几乎全是依赖农具自卫作战),韩信不禁叹气感慨:“真是荒谬至极……我们这次应该收获颇丰吧?”
按照律法,成功击杀两百敌人以上才能记录一次战功,进而获取赏赐并提升一级爵位。如今眼前聚集了何止几万数量的对手啊!
然而除了人数占优外没有任何其他优势,很多敌方仅仅靠长柄工具类的东西试图抗衡装备齐全且经过严格训练的职业战士。“这就是陛下说的那个一人可以匹敌五个蛮人的实力差距吗?”
就在此关键时刻,左派先遣队率先发起攻势。
随着技术改良后的效果呈现出来,那些以往单纯以技巧为主的游牧射手现在变得极其灵活,可以在飞驰的骏马上双手操控缰绳和拉弓射箭。
采用预先设定战术散开队伍从侧翼包围敌人主阵容之外围骚扰不断,并逐渐压挤使其阵型缩紧缩小空间防御半径增加内部压力直到最终崩溃解体为止——当然这个过程需要一定时间成本投入进去逐步实施起来。
很快地羌人士兵因为频繁遭受远程打击导致阵脚大乱无法继续坚持原来的布局架构不得不重新调整收缩圈范围集中资源构建核心防线
过去孙权采用水攻围困扬州的原因,正是因为扬州城防严密,才不得已选择用水淹等待城墙垮塌。
要是那时有如今这般强大的投石器,天下间的坚固城池都不堪一击。
赵括心念电转之际,巨大的石弹已经呼啸落下。敌军被驱赶聚集在一起,操作投石器的秦兵完全无需精准瞄准。
轰轰声响,巨石砸入人群,所到之处死伤无数。无论是敌军还是秦兵都睁大眼睛惊愕不已,擂鼓之力士亦是先愣神随后更为用力敲打。
第二次石弹射出时,秦兵心中已有胜利把握。
虽然直接被击中的不多,但对敌人士气的打击却是毁灭性的。阵中发出阵阵哀嚎之声,有人高喊“苍天保佑”。
许多未曾看清楚石弹源头的敌军,以为遭受神灵惩罚,即使看明白也无法理解投石机原理。
见敌军阵型开始混乱,指挥台升起红旗白旗示意进攻开始。
按周瑜规划,部队分前中后左右五队,各有色旗代表。
战鼓响时,两翼军队快速前进至距敌八十步时再升起黑犬之旗指示弩手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