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被夏有米痛快选择了结而气到失态,从而死得有些突兀外。
这话倒也大把人相信,尤其是淳于氏的后代。他们还为了再创盛世,选择去研究郗怀帝的一生。学着他弄情、弄权,然后被覆灭。
也算一个笑话,算她这个工具人扇动的翅膀。
非自主的报复。
锦合宫,
老皇帝派首领太监吩咐一句,尽力救治仪妃,太医院上下听从四皇子安排,便老神在在地继续跟人商议政务。
他才是活出了自在的那个人。
根本不会赋予过多情绪给其实不太关心的人。
若能将这份心性分仪妃一点,她不至于一次次气到病重。
太医院上下简直挠破了脑袋。
因为十六年前服用过吊命药,仪妃的身子骨虽然不太好,但总归还能活着。
太医院是一边摸索治病良方,一边保守治疗。
可今年起,她情绪愈发失控,常常大动肝火,保守药方已经快兜不住生息。
这时,
能写出原方子的军医被找到,且齐桂还是一个在用药思路上颇有天赋之人。
只是接触了仪妃的病情几日,就列出了大致的治愈方子。
太医院的人也能看出,若精确下来适合仪妃身子的用量,康复是指日可待。
可偏偏,没时间加以验证了。
仪妃危在旦夕!
在准备给她服用齐桂研制出来的新药的时机,被阻止了。
齐桂说剂量不明确,若是选了错的路,并非被治好一半,然后另一半命继续吊着等他们慢慢研究。
而是,会让原先的保守治疗失去效果。
届时仪妃再动肝火,很可能直接没命。
此刻,
哪个太医还敢替主子做决定?
齐桂说完就跪下来,埋着头不敢出声。
淳于怀不得已身处风暴中心,先前在老皇帝那儿多孝顺,这次就有多难。
他承担的可能是选择母妃死法的责任。
此外,淳于怀和淳于悕都想不通的是,为何母妃会发火。
从生活的点滴来看,不顺心越来越少。
王氏一族的分量自己也解释得好好的,母妃还算满意呀!她会因为胡姑姑一些状告王玫偲的话,就被气到这吐血的程度?
母妃不像这般心胸狭隘之人。
淳于怀应当想不到,此前还有满姑姑的回禀在火上浇油。或者,她其实更在意夏有米表现挑不出错这一点。
让他宝贝儿子感到欢喜的人,让她的婢女隐晦地夸了又夸之人。
是夏家的女儿,要抢走儿子的注意力。
她怎么能忍受?且,这还不能说出口。
自个憋闷自个之伤,只需王氏女那根引线轻轻煽动一番。
便会爆炸开来,推自己入土。
郗嘉三十五年,春,仪妃薨,
追封为瑜贵妃,葬入郗东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