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却路里四司主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起到监督,管理等制约作用之外,府内大大小小各项事务……
包括但不限于,执行政令,审理案件,征收赋税,考核官吏。
所谓官场,说白了就是当地府县衙门以知府为核心,大大小小所有官吏全部围着他一个人处理公务。
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名义上的围着他一个人团团转。
实际情况却是,遑论小小知府,纵使堂堂大宋官家,贵为天子至尊,都需要与文人士大夫共治天下。
平日里做错事没少被他们指着鼻子骂,甚至于溅一脸口水都拿他们丝毫没办法。
具体实例可参考当年仁宗受谏。
知府?知府算个什么鸟官?总共才在当地府县待几年时间,就要被朝廷调走。
防止其在当地势力变得根深蒂固。
问题是朝廷能调走知府,它难不成还能随意迁走那些盘踞在当地府县,少说也有百年岁月的世家大族?
单从华夏民族传承了数千年之久,并且时至今日仍在延续的乡土情结方面考虑。
就该清楚这一想法完全不切实际。
更何况,天下各路,各府州县内的各大世家豪族。
哪一家不是将书香门第,子弟入仕作为延续家族血脉的首要重任?在此暂且休论那些商贾家族。
世人眼中,他们所谓富可敌国,商联天下的巨贾家族。
放在那些真正意义上的世家大族眼里,不过秋后蚂蚱尔,蹦跶不了多久便会遇见麻烦,何谈千古不衰?
只因金钱这东西,始终是政治的附庸。
二者间即便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也得分个先后主次出来。
没有政治庇护,商贾手中空握有再多钱财又能如何?是能凭空买来一支军队,还是能凭空造出一个国家?
完全无异于小孩持金过闹市,不仅没有任何自保能力,还会时时刻刻惹人眼馋。
别人哪怕闭着眼睛,随随便便都能给他罗列出个百八十项罪名,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便是如此。
到那时候,全家老小能勉强保住命都得感激对方心善,还想接着有钱?做梦吧!
再者说,士农工商的地位搁这摆着呢。
商贾再有钱又如何?还不是一介草民,衣食住行哪方面能与那些士大夫相提并论?
岂不闻朝廷律令之中僭越大罪?
哪怕一个穷酸秀才见了当地县令,有功名在身,照样可以不用行那跪拜之礼,只需稍微作揖客气下。
随即便能心安理得站在对方身旁,自觉不弱于人。
可你问问那些腰缠万贯的巨富商贾们,他们敢吗?至少明面上他们永远要低人不止一等,至少两等。
即便是暗地里那些官商勾结,谋取私利的情况。
人们也往往是忌惮商贾背后官吏关系,亦或有求于对方,否则谁有功夫搭理那些满身铜臭味的奸人?
内心贪财归贪财,外在的美名清誉,傲骨气节,哪怕只是装出来的。
对他们士子文人来说同样极为重要。
要不然,他们平日里还如何能光明正大地踩在那群富贾头上抢钱?
早就掉进钱眼里,唯对方马首是瞻了。
话说回来,那些子子孙孙,世世代代入朝为官,脚踩先辈积累的世家大族们。
别说族中枝繁叶茂的诸多嫡系,旁系子孙力量如何。
单就他们家族繁衍兴旺百年,一代代积累下来的门生故旧,上至八十老叟,下到八岁幼童,偌大天下……
只有你想不到的,就没有他们攀不上的关系,平日里用不上倒也没什么。
一旦把他们逼急,到了要用的时候,他们那群世家大族胡乱攀起关系来,可就不是吓死寻常人了。
纵使贵为赵宋官家,真龙天子,九五至尊都得为之心生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