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常理,捕役行当归属衙门小吏,无品无级,甚至连“官”字都称不上。
又何谈官场层面的拔擢升迁呢?
任他如何努力,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成为潼川府衙总捕头,负责监察潼川府内所有无品无级的捕快缉拿贼寇。
而他自己照样属于一名无品无级,几乎与“权势”这东西毫不沾边的衙门小吏。
不过没关系,这位年轻捕头凭借自身年轻气盛的血性,接连不断在功劳簿上书下的拼命努力。
外加时任潼川知府新官上任,正是急需新鲜血液出现,为他起到带头作用的时候。
从而一改他那倒霉前任留下的腐败,糜烂官场风气,不管他最后能否真正做到,至少得先端正态度。
向当今官家表明,他本人极其渴望革政去弊,政通人和的决心。
如此方才不负官家信任,天子青睐。
故而当他意外得知,府衙里有一位看似不起眼,实际缉拿贼寇颇为尽心尽力,屡屡抓获凶残案犯的年轻捕头后。
这位新官上任的知府大人大手一拍,认定这就是他目前急需要的新鲜血液。
为此,他不惜暗地里派出自己心腹四处走访调查,着重考察那个年轻捕头平日里为人操守,言行举止。
事实证明,那位年轻气盛的捕头,除了年轻气盛这一个不算毛病的毛病之外。
其他地方还真没什么大问题可言。
以他家中富裕程度,即便不去大肆捞取油水,谋求私利,那也早就有了他好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
内心满意之余,新任潼川知府还特地跟朝廷通了个信。
毕竟破格拔擢衙内捕快一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关键得看上面人什么态度,如果可以的话。
他希望尽自己最大能力,再多争取到几个破格拔擢的衙役名额。
借此激励衙门里那些无所事事,整日就想着混个月俸的闲人们,激励他们重新振作起来,兴奋起来。
只要他们肯努力,肯拼命,上面不会有任何人胆敢再克扣属于他们的功劳。
甚至还会反过来在背后支持他们,尽自己所能,争取为他们讨来每年固定的几个“拔擢升官”名额。
由吏及官,别看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称呼变化。
放在平日里那些市井小民眼中,一个不知道具体管什么的九品芝麻官员,其威严甚至还不如一个无品无级的衙门差役。
那句县官不如现管的俚语,的确在某些时候,某些情况下存在道理。
可要放在内行人眼里,官和吏根本就是两种天壤之别的存在,前者算什么?算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
拿的是朝廷俸禄,吃的是天子所赐,未来封侯拜相皆有可能。
而吏呢?朝廷里根本连记录这些衙门小吏职位,姓名的花名册都不曾有,更不用提什么天子俸禄了。
他们每月领的月钱,叫是叫月俸。
可那“月俸”全部由当地官衙自主负担,属于地方官衙在民间自己花钱请过来帮忙的人。
他们本质上还属于“民”,平民。
只是在“民”的外面套上一层看起来很像“官”的官皮罢了。
空有“官”的表,毫无“官”的里。
衙役小吏哪怕做事做的再好,他始终都只能是个吏,是个无品无级的吏!
别人随时随地都能随便找个理由,把他这身花钱买来的“官皮”给当场扒掉,让他顷刻间现出原形。
正因如此,衙门里那些负责缉拿贼寇的捕役快手,自知这辈子无望出人头地。
他们才会回过头来缩着脖子做事,只想图个安稳,认为安安稳稳做吏才是最为明智,机灵的做法。
像刚进这个行当的年轻捕役那样年轻气盛,争强好斗,纯属蠢人蠢事。
然而现在形势变了,变得与以往他们见到的,听到的完全不同,变得让他们这群衙役也有机会出人头地了!
刚进衙门没多久的那个毛头小子,前半个月风风光光晋职,当上捕头的得意模样。
最近一直以来都是衙门里所有新旧捕役,茶余饭后必不可少的谈资笑料,大家早在心里憋着口气。
只等到时候,看那狗屁不懂的毛头小子栽个大跟头,能闹出多大笑话来。
殊不知……笑话的确是有了,应该被取笑的人却并非那个年轻气盛的毛头小子,而是他们这群行将就木的“老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