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兰手里的那支显然更为贵重,她打开时都是心惊肉跳,生怕把根须给压坏了。
幸好,完好无损——她们怕打包卖被压价,进城以后就把好的两支藏了起来。
掌柜的看了很久,确定后面这支人参是五十年份的,心中顿时一喜。
“别说了,这两支一起卖,我给这个数。”
他伸出一个手巴掌。
“卖!”杨凤兰和许莺莺异口同声。
五十两银子,已经出乎她们的意料。
不管是贱卖还是贵卖,只要符合自己的预期,就是划算的买卖。
灾荒年下,医馆也没多少生意,没有县银,掌柜的给的是银票。
一张五十两的银票,另外还有两吊钱。
杨凤兰和许莺莺自己带着银票去钱庄兑换成现银,付了一些手续费。
回到家,照例把这些银子分成三份,不顾,铺子的囤货杨凤兰不想压太多,三份钱没有均分。
两人一人分二十两银子,剩下的,全部用于铺子的经营。
除了囤货,还得买笔墨账本等。
这些,杨凤兰会操心,许莺莺直接不过问,她相信闺蜜。
“明日就不去了吧?”拿到钱,许莺莺就说。
这么多钱,精打细算的话,够他们一家子吃两年了。
“不去了。”
“行,这段时间可累死我了,捡山货的这份钱可不好挣。”许莺莺揉着酸痛的肩膀。
周景唯见了,急忙主动过来帮她捏肩捶背,“嘿嘿,半个月就挣了那么那么多钱,莺莺姐,这钱可太好赚了。”
“我都累瘦了呀。”
“瘦点更好看了。”周景唯笑嘻嘻地说,“莺莺姐,以后你带我一块去捡山货呗。”
这些日子,娘每天都能赚到钱回来,周景唯可羡慕了。
哥哥问过娘,怎么会认得那些药材?
娘说她认不得,都是莺莺姐教的。
周景唯就羡慕许莺莺。
而许莺莺跟许大柱夫妇交代的,都是在书上学来的。
她是在有钱人家长大的,这么说并无人怀疑。
“哈哈,等你大一点再说。”许莺莺答应着。
“好!”周景唯喜笑颜开,幻想着再长大一点,也能像娘和莺莺姐这样,半个月挣它个五十多两银子。
“小鬼头,跟你说多少遍了,叫我小姨。”
“大哥说,你是疯丫头,不能叫你小姨。”
周景义在厨房做饭,听到周景唯的话,羞愤地捂住了脸。
这傻丫头,怎么直接说出来了。
果然,疯丫头转眼就盯上了他。
“周景义,你一个大男人怎么还在背后蛐蛐一小姑娘啊?”许莺莺嚷道。
周景义:……
你本就是疯丫头,怎么还怕人说?
但这话她不敢讲,疯丫头会打他的。
“呵呵,景唯胡说八道的,你这么年轻,我娘那么大岁数,让你跟她平起平坐,岂不委屈你?”周景义辩解。
这话,许莺莺听起来十分顺耳。
杨凤兰听来,就是大逆不道了。
她一个刚满三十岁、貌美如花的年轻人,一朝穿越,还大了五岁,还有两个娃,她找谁哭诉去?
“我那么大岁数?”杨凤兰阴恻恻的声音,让周景义浑身一颤。
拔腿就钻出厨房,溜了。
“娘,我去砍柴,吃饭不用等我。”
许莺莺眼神茫然,“天都要黑了才去砍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