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亮,杨凤兰就起床,换好进山的衣服,将裤腿和袖管都给扎紧。
又把许莺莺的那份钱装进怀里,拿了一百文一串的钱给周景义,“景义,我今日还要进山,你带着妹妹在家。”
“啊?我还说去砍柴呢。”
“砍柴的事不急,先买点用着,没事干的话,你就教景唯认字。”
杨凤兰装了一壶水就出门。
路上花五文钱卖了五个大馒头,吃一个,剩下四个留作午餐。
跟许莺莺会面时,她已经挖了一大把荠菜。
杨凤兰一来,就把带来的六十文钱给她,“石斛卖了一百八,你一份我一份,另外一份开店用。”
“行,谢了。”许莺莺没有客气地收下了钱。
之前没料到许家人会这么可恶。
现在搬出来了,家里只有少得可怜的粮食,什么锅碗瓢盆桌椅板凳都得置办,哪里哪里都要钱。
或许是因为在南山生活过大半年,两人进山,不会像最初那样,害怕这幽深的密林。
走过的地方,一时半会儿也长不出来东西,每回都是往陌生的地方一点点探索。
龙傲天也觉得新鲜,加上姐妹俩总时不时pua它,找东西可有劲了。
一连好几天,每天都有不同的收获,杨凤兰每天都去卖新鲜药材,平安医馆的掌柜都惊讶。
“你这不会是自己种的吧?”
“灾荒年的,哪里有种药材的条件?”
卖了药,回到家,杨凤兰就把钱分了。
周景义已经做好了饭。
吃饭时,周景唯看了杨凤兰好几回,欲言又止。
“想说什么?”杨凤兰冲周景唯温和地笑着,“在咱们家,言论自由,想说什么都可以。”
“娘,我是想说,你出去能不能带上我啊?”周景唯眨着眼。
“那不行,我是进山找药材的,路可难走了。”
“我进过山,我能走的,虽然我不懂药材,但是,我可以帮忙捡柴的,每天都买柴来烧,实在太贵了。”
做饭时,一想到烧的都是钱,周景唯就不敢添柴,导致哥哥焖个米饭都焖不熟。
以前最向往住在城里的生活,觉得进城就不缺吃的,人人都能穿得光鲜亮丽。
真的进城了,却连点柴都舍不得烧。
想捡柴也不敢一个人出城,挖野菜也没地方挖,一点事都干不了,实在是煎熬。
周景唯就想帮娘做点什么。
不光是她,周景义都闲得抓慌。
他会的就那么几个字,景唯早就学会了——在山上许莺莺教过几个孩子,景唯现在认得不少字。
“别着急,事情有得做,等我再弄点钱把铺子开起来,你们就有得忙了。”杨凤兰宽慰道。
周景唯撇撇嘴,“可是,现在我们都在吃闲饭。”
“我乐意让你们吃闲饭,安心吃。”杨凤兰表态。
话是这样说,周景义和周景唯也知道娘不会嫌弃他们,但是他们就是想做点什么。
杨凤兰只好又拿了点钱,“那这样,明天让你哥带你去买点布,自己在家学着做衣服,以后咱一家人的衣服,可都靠你了。”
“行!”有事做,就有价值感,周景唯开心地收下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