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就不是藏风纳气了,就是一屋子的风卷气动。
扰流驳杂。
再举个例子,屋子很小,小得就跟棺材一样,会出现什么问题?
气是藏住了,可空间太小,很压抑。
且就算空气是流通的,也会出现气进来出去,直来直往,流动困难。
进来容易出去困难,说白了,空气不流通。
所以,凡事都要有一个尺度。
书房是读书办公的地方,不需要太大,要所有工具之类的,伸手刚好就能够到,写作读书什么的都很方便,不需要太大动作。
要光线明亮且柔和,空间可以窄小但不能低矮,声音不能感觉得太厉害,带点自然的白噪音,旁边最好有长期流动的气流,这样随着呼吸,空间内整个气伸缩,废气可以被气流带走,新鲜空气可以被吸进来。
时间一长,这里都是新鲜平静的空气。
气虽然活,可不是风刮来刮去那种活。
是气活无形,流动自然,舒适到与自身相和,甚至感受不到。
也就是和光同尘。
同样道理,可以用于卧室。
但卧室是用来休息的,一来光线不能“明亮且柔和”,要“昏暗且柔和”,屋子里要过滤到其余杂声,尽可能保留自然白噪音,天花板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不像书房可以尽可能高点,稍微低点是为了阻止气流动太活。
新鲜空气进来太频繁,人就容易清醒。
这里要进来的空气,是新鲜但流动性低,所以卧室要顺着床的纵向加长些,不能宽度很宽,长度不够,但也不能宽度很窄,长度又很长。
这么做的原因是睡觉时,人是顺着床的方向的。
鼻孔呼吸也是纵向的,这个气流应开始从头顶往床脚方向,也不能是直来直往的横向的,其实最好是斜角。
斜角的气流打在墙上,会反弹一下再顺着出气道出去。
这个反弹一下后滞空,就形成了气团。
也就形成了空气虽然新鲜,但又不是太活。
“理论上说的都是最理想的情况,现实做起来不容易,因为有外部因素,比如房子的方向,房子周围环境,还有房子自身结构和取角。再比如,有些房间不可能只有一扇门,一扇窗,有的房间却只有门没有窗。”
许灼为杨澄禄详细解释着,也是希望他能理解。
免得之后装修时出些问题……
这种当面说得好好的,实际操作出问题的事,比比皆是。
杨澄禄似乎对这个极其感兴趣,不禁问道:“要是出现你说的这种极端问题,难道也要进行大规模改造吗?”
“如果能改造,也不难,难的是在这基础上不改造来解决问题。”
杨澄禄一怔:“这种题,基本无解吧?”
“不算无解,但也很难很难。比如只有一扇门没有窗的,要是可以凿通风口那还好。不能凿通风口的,就只能装电风扇了。另外,为了保证室内光线和避免杂光,要放些玻璃制品进行反光,还要设计好角度,挂上类似黑布或者深色挂画之类的东西,把杂光给吸走。关键是,一般住这种房间的人预算也有限,没有预算,想要做个好的方案,也非常难,基本就是在挑战这个学问的极限了。”
把整个方案敲定下来,许灼没有立刻让杨澄禄认可。
大体方案是大体方案,装修各方面还要讲一个细节。
单方向没问题是一方面,细节上都确定,回头方案出来后,要杨澄禄这个户主做个签名,然后才能进行开建。
要不然,房子一弄,这里好了那里不好了还要来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