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老狐狸和小狐狸1
演员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演,发自内心的抒发情感。
卧底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虚,不觉得自己是卧底。
真诚是必杀技,真实也是最好的伪装外衣。
蒋小七自从和自家祖父谈过之后,半点没有与往日的不同。
依旧按部就班、两点一线的从翰林院到家中往复。
与肖明、刘鹏两人一起,每日中午依旧聚集在他的办公房吃午饭。
每次聊的话题也从来都不敏感,甚至没问过过几天刘府上小宴到底有多少人参加,具体都有谁。
肖明也没问,蒋小七不问才是正常的。
更何况,叔祖父蒋长青已经将刘家宴会的信息告诉自己这位侄孙了,毕竟蒋长青是参加过一次刘府小宴的人,自然了解个中关窍。
眼下刘家的小宴不是最要紧的,要紧的是要探查一番翰林院有没有对皇子们暗中下注的官员。
翰林院里除了肖明和刘鹏,就是资料馆负责资料登记的一个老翰林蒋小七略熟一些。
对于此人,蒋小七有些了解,家贫,在翰林院熬了快三十年,如今不过还是个从六品。
品级竟然和他这个来了半年不到的人一样,这人心里平衡不平衡的蒋小七不知道,但他知道这位缺银子。
从对方把装书籍用的真丝锦带搜集起来拿出去卖就能看出来,这位老大人已经和后世卖纸盒子的保洁阿姨有一拼了。
后世很多保洁阿姨卖纸盒子很多只是出于环保,也是兴趣爱好见不得浪费。
很多保洁阿姨甚至是开着宝马奔驰上下班的,那点工资根本不够人家的油钱和停车费。
不过这些开着bba的贵妇保洁人员还是会捡瓶子攒纸盒子,这和钱不钱的没关系,这是一种职业坚持,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嗯,就是这样。
吃过午饭,午休了一会儿,蒋小七就拿着几样点心溜溜达达到资料馆。
他这个举动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关注,毕竟他是资料馆的常客。
在翰林院的几个月,每个月都会往资料馆跑个七八趟。
当然,他不是吃饱了撑的来消食的。
他现在手头上负责修复还原的史料,资料非常缺乏,这是前朝更往前的朝代,所以要经常跑资料馆,从尘土中挖出那个朝代的只言片语。
前朝的史书修撰任务在几个老翰林手中,据说这几位老大人已经修了十来年,目前修了十分之一是有了的。
要说前朝的史书这么难修的吗?其实也不见得。
前朝的史书难修的点不在于缺少史实资料,也不在于不好印证。
前朝史书难修的点在于,他是被本朝推翻的。
想要修前朝的史书,就势必要牵扯当朝,牵扯了当朝,势必就会牵扯到开国皇帝、当今天子赵雍身上。
要说一个推翻了昏庸无道的王朝的新帝不会介意修前朝史书,皇帝赵雍也的确是这么吩咐下来的。
可是难就难在根据史实修书这一点,毕竟,谁的发家史是完全“伟光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