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解,水泥公司的那一千万是没希望了,早就变成了车子和房子,没收了之后,对于水泥公司的这些人,也没有怎么样他们,都老的快退休了,身份又说干部不是干部的,没必要太折腾他。
联社这个属于私设小金库,本身就是违纪的,同时花出去那些钱也存疑,正好杨辰也看这个单位不顺眼,直接顶格处理,能追回的追加,不能追加的话直接开除。
工业局的情况比较难以处理,因为他们把一部分钱拿去还债了,有十几年前的工程款、装修费,购买的办公设施欠款,在饭店的欠款,汽车修理厂的欠款,这些本身就该清偿的,只是工业局也是一团乱账,在政府也不受重视,所以没有钱偿还。
审核了一下,手续正当的,就算了,已经还给人家的,总不能再要回来,手续不正当的,必须纠正。
但是发给员工的钱,其实领导的更多,这个就比较麻烦了,因为工业局不受重视,近些年几次调资都没有落实,也确实欠了一部分自筹人员的工资,因为这些自筹人员的工资依赖罚款来支付,可后来政府不让随便罚款了,这些人的工资就没有固定来源了,有的都是以借款的形式发的。
本来这个问题非常棘手,因为发下去的钱,你想收回,理由需要非常充足才对,你自己把收上来的钱花了,肯定是不符合收支两条线原则的,但是细究起来,也不算什么大问题。
但是下面的人吧,干活确实有点粗糙,你发钱就发钱吧,用的还是集体研究的名义,几个领导班子成员一开会,就把原则定下来了。
其实就是分蛋糕,比如这笔欠款是我的关系,又是谁谁介绍来的,欠了好几年了,必须得还了等等。
但是这些人的讨论,本来准备写成会议纪录的,有人突然说道,这个落到纸面上不好吧,大家都知道是集体决策就行。
结果因为没有纪录,你们这个就是私自决策,不符合组织原则,当然了,这个只是理由,因为太明显了,如果你们有会议纪录,那属于违规决策,超出了你们的权力范围之外。
首先,以补助形式发下去的,这个领导占大头,什么节假日值班补助,什么重大会议期间值班补助,根本就是乱发钱,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全部一律收回来。
调资也属于胡乱决策,本身就没有资金来源的情况,还涨什么工资,岂不是后期更容易被欠,所以调资也被取消。
调资是小事,但一般情况下,本月调资,新工资标准就要从一月份执行,发本月工资的同时,差额要从一月份开始补齐,这些对他们来说,完全是意外之喜,结果现在这部分钱都要缴回。
工业局的自然是怨声载道,但是纪委的人也告诉他们了,是你们的领导班子开会分钱不记录,怨谁,这些人顿时大骂领导无能。
至于欠的以前工资,这个发下去后,就没法再要回来了,这也不是个小数目,大多数是欠了一年多,但有几位都欠了三年了。
不过对于这几位,人家一点都不着急,反正是公家单位,还能跑了不成,欠就欠子,多欠几年更好,到时候发的话,一次性发的更多,相当于在银行存钱了,这样更能攒下钱。
现在就是这样,一次发三年的,而且别人都需要退,他们这些人不需要退,于是这批人齐呼领导英明。
最终追回来的现金有六百多万,杨辰让先还给田伏生等人,田伏生虽然被控制起来了,但他同外界的交流是没有问题的。
他也非常意外,进了政府的钱,竟然还能回来,虽然没有全部回来,至少短期内应付债主是没问题了,就是团队内,想退出的人,也能把钱还给他。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暗示他向省委督察处进行举报,按照本意来说,他是不想的,因为他知道,这种类告到上面,上面不一定管,而且就算管,也不会有多大的力度,最终还是县里或市里说了算。
但不管是县里还是市里,找到能压住杨书记的真不多,所以哪怕警察那边吓唬他,要以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他也不是多担心,真要追究他责任,早就把他上手段了。
而且真想他找麻烦,罪名多着呢,所以他想逆来顺受一把,然后再慢慢想办法,自古以来都是民不与官斗,何况人家还是个破家县令呢。
谁知道见暗示不成功,竟然还来第二次,而且透露的意思是上面有人让他告,你不告也不行。
他觉得是牵涉进什么县里的权力斗争了,可是他弄不清对方的来路,不听怕也是不行。
他想让别人替他举报,可别人一听要往省委举报,没有一个敢答应的。
最终还是只能由他自己来,好在这里也不限制他,于是他就打通了人家提供的号码,确定了是省委办公厅督察处。
怎么确定?他先打了相邻的号码,然后问是不是督察处,人家说不是,他又问我打的是不是这个号码,人家说也不是,你拨错号码了。
然后他才打的真正督察处的电话,然后把自己遭遇到的不公正待遇、打击报复什么的,全部夸张地形容了一遍。
然后那边问他享受过什么待遇或者获得过什么荣誉没有,田伏生瞬间觉得,这个应该非常关键,如果自己是个普通人,人家可能就会不那么重视。
于是认真回想,好在前几年第一水泥厂形式特别好的时候,县里帮自己申请了一个全省劳模的称号,于是一说,电话那头态度立刻就不同了,又认真询问了一遍,同时又问他人身安全问题有保障没有,需不需要跟看守他的人打声招呼。
这个倒是不用,田伏生还怕把看守的人惹恼,把火发到自己身上呢,婉拒了之后,省委督察处的人表示会尽快落实。
田伏生也不知道究竟会怎么样,县里的情况其实还行,没有要把自己一棍子打死的意思,但是改制肯定是没有可能了。
他也没想到,事情会败露在环保局那一个章上,那个确实是他偷偷刻了一个假的,因为真的要一个星期后才能盖,他怕夜长梦多,就弄了一个假的盖了。
当然了,他也跟具体盖章的人打过招呼了,反正上面领导已经同意了,你就说后来我又来盖了就行。
想不到就这么一点漏洞,就被人家查了出来,看来县里也有能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