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辰没有关注过这方面的信息,如果按照赵庆宁的说法,应该是步海云无论是在花湾市时期,还是到了深市这边,对于香江那边的资本没有明显的示好,让他们有些不满。
香江的资本,对于国家改开以后的发展,确实做出了莫大的贡献,这个是谁都承认的,但是他们也获得了超常的待遇。
这个是共赢的结果,并不单纯是一方获利。
要说感谢他们的贡献,确实应该感谢的,但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物资紧俏时,价格上涨是正常现象,物资充足时,价格下跌也是理所当然。
资本也可以视为物资,当我缺少资本投入,无力推动经济发展和基础建设时,我以优异的条件吸引你过来,正常。
可我对资本不那么渴求的时候,我就要挑三拣四,难道就不正常了?
但是有些香江商人就觉得你忘恩负义,或者说原来是什么待遇,你现在还得是什么待遇。
你没有给我想要的,你就是忘恩负义。
其实国家对于真正为国做贡献的,从来都没有忘记过,当时没有人愿意投资的项目,或者说投了肯定收不回本的项目,你投了,国家肯定会找机会给你补偿的。
可你是看到了有成功的可能,才进来投资的,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承你的情,但不承你的恩。
但有些香江商人不怎么想,他们始终把内地当成了乡下穷亲戚对待,始终觉得内地能发展起来,靠的全是他们,一旦你不给他们额外优待,他们就认为你忘恩负义。
步海云担任花湾市市委书记时,他的立场态度就很让香江那批商人担心,认为他由于出身内陆的缘故,思想不够开阔,立刻不够开明,对于市场经济和资本社会不是太懂,这样的干部,是不适合同他们这些人打交道的。
不过他是花湾市市委书记,他们也不怎么担心,因为花湾市是省委省政府所在地,国有经济又相对发达,选一个这样的市委书记可以理解。
可当上面准备任命步海云担任深市市委书记时,他们就有点不太能接受了,在他们看来,步海云的思维相对保守,而且喜欢以行政力量干涉经济,跟他们打交道时,也没有明显的偏向。
于是他们就通过诸多渠道向上面反映,不希望看到步海云担任深市市委书记,却不知道恰好是他们这一步,给了步海云一个巨大的推力。
本来上面还在犹豫由谁来担任这个市委书记呢,可香江这批人一反映,上面反而认为就该由步海云过来执政,这样才足够让人放心。
而当步海云到任以后,照例与他们这批自诩为香江资本代表的人座谈和共进晚餐。
在座谈的时候,他们问起了步海云对于资本的看法,有沙政阳的例子,任谁都不敢胡乱开口,只能以官方口吻来回答,让他们有些不满。
在基本的经济理论上,任何人都不敢随意创新,商人和政治是有区别的,只是他们不太理解。
他们更想让当事人说出他们想听的话,可步海云除非豁出仕途不要了,才敢那样说。
为了让他们放心投资,步海云也向他们保证,他更强调和支持公平竞争,无论是内地资本、还是香江资本,或者海外资本,他都一视同仁,全力保障各方利益。
按道理说,这种说法是没有问题,公平原则是一个普世的价值观,尤其是底层,更是渴望公平。
可是对于这些香江商人们来说,他们要的不是公平,而是超越公平原则的待遇,所以步海云的保证不仅没有收到积极的反馈,反而让这些人更加不满了。
“其实这些香江商人并不是坏,你让他们支持国内教育或慈善事业,他们比谁都积极,我觉得主要还是以前把他们惯坏了的原因。”赵庆宁这样解释道。
杨辰由于对内情不了解,也不敢随意发言,不过赵庆宁说的这种情况,他是能够理解的。
但是这种事要解决是很难的,因为步海云的立场不能有大的变化,你如果前后不一,或者不能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在上面眼里,照样也是失分。
所以杨辰也不会说能帮他解决,只能说尽量去缓和彼此之前的关系。
现在的思杨,早就不是原来那个寂寂无名的思杨了,在香江企业家联合会和香江商会中的影响力也在逐步扩展,跟赵庆宁说的这批人实际上都属于看好内地经济发展,积极拥抱内地经济,愿意跟内地一起成长和发展的那批。
不愿意的人,人家根本就不会来内地投资,甚至早早就拿了外国护照,在回归前都跑了的。
但是,不代表他们不想占便宜。
这就要看步海云是愿意拿出实质性的好处,还是名声上的好处来安抚这些人的,深市的经济跟香江这边捆绑的太结实,不适宜硬碰硬,反而容易让亲者痛仇者快。
不过些不适合跟赵庆宁讲,他固然是得了步海云的授意,但并不了解内情,也不知道杨辰跟香江资本有很深的关系。
杨辰打算等晚上见了张红霞之后,再问问她情况,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知道杨辰要来之后,张红霞早就带着孩子过来这边了。
杨辰也打算好好看看自己的儿子,毕竟是亲生骨肉,关心是真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