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阳这般坦荡,话语中透露出渴望自证清白的急切,让杜春明和李卫东要是不去石河子村走一趟,反倒觉得理亏。
二人没有推辞,与宋阳一同朝着村子进发。
过了通往黑潭子村的岔路口,一路上往石河子村走去,不时能瞧见村民们背着蕨根、葛根等从山上归来。宋阳并不多言,只是示意二人随意询问。
接连问了六七个人,答案都与宋阳所说相差无几,大家都觉得宋建国的做法贴心又实在。
这些日子忙下来,家家户户都收获了不少蕨粉和葛粉,粮食压力骤减,心里也跟着敞亮起来。
虽说自家做的比不上冯晓萱的手艺,但总归不用再为那点见底的存粮发愁,能放开肚皮吃上几顿饱饭了。
到了盘龙湾,宋阳让冯晓萱先回家,自己则陪同二人前往大村子。
一番仔细巡查后,这里的情况正如宋阳所言,该翻的地翻了,大村子场地上的积肥也堆了不少,挑不出一点毛病。
“有几个队长能为了村民的温饱,把做好的葛粉、蕨粑拿出来给大家尝?老宋能做到这份上,真是尽心尽力了。”杜春明轻声感慨道。
听到这话,宋阳严肃地问道:“两位领导,我爸当队长还不到一年,做事向来积极,一心为大伙着想。我实在想不通,给我爸扣上‘歪风邪气’的帽子,这人到底安的什么心?
想让村里人多吃一口饭都有错,那还得了?他难道不知道,这要是在前几年,可能会害死人的吗?”
宋阳满心疑惑,迫切地想揪出背后之人。
李卫东笑了笑:“这么做,出发点是好的,就是动静太大,对周边村子影响不小,你们生产队的人漫山遍野地弄这些,都跑到别的村子边上了,人家想去又不行,心里肯定不痛快,被举报也在情理之中。”
宋阳微微皱眉,照李卫东这么说,举报人大概率来自别的生产队,这可就难办了。
石河村周边几个生产队,挖葛根、捡山货,大家活动范围有限,最容易碰面的就是黑潭子村,嫌疑最大。
可黑潭子村人不少,要找出举报人,如同大海捞针,除非杜春明和李卫东点明,但既然是举报,他们肯定不会轻易透露。
宋阳心里明白,要是队里生产任务没完成,父亲肯定要遭殃。想到这儿,宋阳忍不住在心里暗骂:“真晦气!”
这年头,做点实事太难了。
宋阳强压下心头的恼火,暗自思忖,自己何苦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
要不是为了以后的发展,拉拢人心,真不想再掺和这些麻烦事。
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到了明年,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艰难。
“行了,事情了解清楚了,其实没人举报,我们只是听到一些议论,专程过来核实一下……今年的先进生产队长,有你爸一个名额!”杜春明突然笑着说道。
这突如其来的反转,让宋阳一时反应不过来:“您是说,你们本来就打算来看看,故意这么说的?”
李卫东也笑着拍了拍宋阳的肩膀:“被吓到了吧?”
宋阳点点头,一脸无奈:“这种事可开不得玩笑。”
“其实,也不是毫无根据。我们在公社听说你们村的事,找人打听过,不少人都对老宋赞不绝口,当然,也有个别说这是歪风邪气,不务正业。
不过,我们心里有数,是不是好事,我们能分辨。生产队生产任务没落下,还想着让大伙多吃点,这是实实在在为大家着想,值得表扬,总比那些混日子的强多了。
我们来,主要是为了评选先进生产队长,肯定得了解清楚情况。”
李卫东拍着宋阳的肩膀,宽慰道。
听到这话,宋阳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他还在琢磨怎么找出举报人,没想到是杜春明和李卫东演的一出“戏”。
每年公社都会评选优秀生产队长并进行表彰,父亲有机会戴上大红花,在公社出出名,确实是件好事。
这时,李卫东接着说:“对了,茶厂的事,我帮你问过了,给你哥一个名额,不过,只能先从学徒做起,工资不高。”
这又是个好消息!宋阳连忙说道:“工资多少没关系,能学到技术就行,学徒总有一天能成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