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阳和冯晓萱来到这处被石块和泥土大半掩埋的洞口,瞧见那人工封堵过又坍塌的断壁残垣。
宋阳的第一反应是:这会不会是座古墓,这被打开的缺口难道是盗洞?看起来真挺像的。
他打开手电筒往里面一照,看到有灶台的那一刻,心里便有了底,这里肯定有人住过,绝不是古墓。
毕竟谁会在古墓里砌灶台呢?
从古至今,直到解放前,蜀地历经无数战乱。
每到动荡时期,许多人为了躲避战火,都会逃进山里,那些天然洞窟就成了他们的藏身之处。
还有些地方,曾是土匪的老巢。不过眼下这个山谷,地势并不险要,估计只是山民临时居住的地方。
宋阳打着手电筒钻了进去,目光在四周扫视,径直走向灶台,这是一个三连灶台,能同时架起三口铁锅。
在蜀地,灶台的建造很有讲究,数量一般是单数,要么是单锅灶,要么就是三锅灶。
在传统观念里,偶数常代表成双成对,受人喜爱,但在蜀地却不是这么回事。
就拿办酒席来说,八和十是要避开的数字。
以前开席时,常有乞丐到门口讨饭,主人家信奉“客走旺家门”,为了不招惹麻烦,都会热情招待。
乞丐们习惯围坐在八仙桌旁,所以如果酒席只摆八碗菜,就会被叫做“叫花子席”,不符合待客之道。
而且蜀地方言中,“十”和“折”谐音,同时猪食槽大多是用石头一点点錾出来的,“十”又和“石”同音,要是摆十碗菜,既不吉利,还会被人调侃像猪食。
这就是为什么别的地方是“八大碗”,而蜀地是“九大碗”。
灶台的设计也和风水、阴阳有关,道家认为一、三、五等奇数是天数,代表阳;二、四、六等偶数是地数,代表阴。
灶台多为单数,象征着为活人而建,就像台阶一般是单数,若为双数,就有不是给活人用的说法。
宋阳家里的厨房,就是设计的三口灶台,生火做饭时,煮饭、炒菜、烧水能同时进行,图的就是个方便和兴旺。
冯晓萱蹲在洞口张望着,见宋阳在里面四处打量,便出声问道:“里面啥样啊?”
“这里以前应该有人住过。”宋阳回应道,铁器向来珍贵,这里既然已经没人住了,肯定不会留下铁锅之类的东西。
宋阳用手电筒照了照四周,发现有一条人工开凿的台阶通向高处,便打算顺着上去看看。
冯晓萱胆子也不小,跟着钻了进来,可扫视一圈后,觉得没什么特别的,说道:“没啥好看的,里面又冷又阴森,走吧!”
“别急,你看这洞口都堵成这样了,也不知道是多少年的事儿了,进去仔细瞧瞧,万一有什么宝贝遗留下来,那不就捡着便宜了?”宋阳一边说着,一边顺着台阶往上走。
冯晓萱一想,觉得有道理,便跟在宋阳身后。
四条猎狗也跟着钻了进来,可再往里走了一段,它们就不肯前进了,似乎对这黑暗的山洞有些畏惧,冲着两人呜呜直叫,还狂吠了几声。
宋阳回头对它们说:“别叫,就在这儿等着。”说完继续往里走。没想到,几条猎狗徘徊了一会儿,还是跟了上来。
到了上面,是一个平台,还有几处用石头搭成的粗糙石台,看样子像是睡觉的地方,上面铺着已经腐烂的木条和草席。
在一侧靠墙的位置,能看到一些破碎的瓦罐碎片。这些东西看着没什么价值,但说不定罐子里藏着别的东西呢。
宋阳还是用脚把那些破罐子一个个拨弄开查看,确定没东西后,才继续往前走。
洞窟很深,弯弯曲曲的,里面虽然阴冷,却异常干燥。宋阳猜测,这里面肯定有通风的地方,只有空气流通,才会是现在这样,不然肯定又湿又潮,到处都是石钟乳。
他们继续往里深入,通道变得狭窄了一些,但还是能容两人并肩而行,而且明显有人工修整过的痕迹,虽然有些爬坡上坎,但走起来并不困难。
冯晓萱大概是没进过这么深的洞穴,心里有些害怕,悄悄伸手拉住宋阳,手拽得紧紧的。
宋阳察觉到她的紧张,也用力回握住她的手。
再往里走,接连出现几个岔口,要么突然出现深坑,要么变得狭窄得无法通过。
两人在里面找了半天,也没发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但看到石径一直往里延伸,宋阳觉得肯定有什么缘由。
他们又往里面走了六七分钟,宋阳隐隐感觉有凉风吹在脸上,再往前走,绕过一个弯后,前方有亮光透了过来。
果然是个穿洞!通道一下子宽敞起来,等两人走到洞口时,惊讶地发现,他们居然身处一面山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