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曲早点家吊唁的人不少,基本上都是烧完纸就自己找活儿,根本不用曲家操心。
就好比程瑶,此刻进屋和赵老板媳妇、董三顺媳妇他们一起叠元宝,剪买路钱。李梁则是跟赵老板他们商量出殡、火化、埋坑等事情。
火葬虽然已经兴起,但还是会有人不照做,私自埋。用老人的话来说就是不想过火关,不想自己的灵魂去遭罪。
有的甚至传的特别邪乎,说什么火葬场的烟囱里,能看到往外爬的手印。是不是真的不清楚,但类似这样的说法有很多,以至于很多人都很抵触死后火化。
现在想想,传这种话的人,八成就是敌特了。
曲早点是退休人员,死后是能领十个月工资作为丧葬补助费。但前提是必须要有火化证明,所以他是肯定要进行火化的。
众人和曲家兄弟、还有阴阳先生,一起商量出殡的流程。
曲早点媳妇不想听这些,就进屋和大伙儿一起叠东西。
不一会儿,她闺女进来了,索性就趁机碰了下程瑶的胳膊,道:
“桂兰,你文具店那边缺人不?”
程瑶怔了一下,随后就明白她的用意,点点头说:
“缺啊。燕子儿媳妇冬天就猫下了(东北土话,生产的意思),她肯定得伺候月子、看孩子,我得找个能和她打替班的。”
曲早点媳妇就知道他们俩有默契,当即拍了下自己的胸脯——
“你别找了,我来。”
“妈——你不能……”
“我不能啥?我不和你哥哥们生活,我自己有退休金,我要自己过。”
其他有退休工资的媳妇们听到这句话,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有的甚至直接开口——
“真要是有那一天,我也自己过,哪都没有自己家舒服。”
“可不嘛,远香近臭。离得远,你好、我好、大家好。凑一起,咱们觉少、起得早。他们觉大、睡懒觉,咱们看不惯再闹出矛盾,可是犯不上。”
“对,刘嫂子这话也是我想说的,反正我就自己过,谁也不跟。”
程瑶看着几个女人信誓旦旦的样子,说白了就是一句话:自己有钱底气足。
曲家闺女见状,搬凳子往前凑了凑,说:
“妈不想去我哥家就去我家呗,我给你养老。”
“我去你家干啥,我又不是没有家。”曲早点媳妇想都不想,直接拒绝,“告诉你啊,我谁家都不去,就在这儿。这是我和你爸打拼下来的家,死也得死这张炕上。”
“呸呸呸呸……妈现在说话越来越没有忌讳。不去我们家也行,您就踏踏实实在家歇着、养老,我们给钱。”
“我有劳保,不要你们的钱。”
赵老板媳妇见曲家闺女还想说话,忙开口道:
“孩子,你妈去文具店不是为了赚钱,她是想多几个人说话。你们兄妹孝顺大伙儿都知道,可你们也有自己的工作,白天上班谁陪她呢?让她去个人多的地方,要不了多久就能缓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