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国登门,问虞晚晚冰箱票的事儿。
虞晚晚直言,“沈同志,这冰箱票有点难弄,我是找了朋友帮忙。”
沈建国就知道是这样。
虽然有些失落,但也丝毫不怪虞晚晚。
“不过沈同志你也别着急,最迟年底。”
“什么?”
“你的冰箱啊!你和嫂子好好攒钱,最迟年底,我就能让你买到不要冰箱票的冰箱。”
虞晚晚和郑东赌上了所有,不可能没有收获的。
只要东南亚的生产线一来,他们马上就能做冰箱了。
沈建国激动的都快说不出话来了,“你……你说真的?”
“当然!我什么时候骗过你?”
沈建国一想,好像真没有。
可他又好奇。
“你这还是你朋友的门路吗?”沈建国忍不住问。
“我自己的门路!你放心。要是你身边有朋友,也想买冰箱的,让他们别着急,不必费心思去弄冰箱票。”虞晚晚提醒。
现在是一张冰箱票,差不多能顶一半冰箱的钱了。
这还要有门道。
但虞晚晚和郑东的冰箱厂不一样。
他们俩属于集体经济,到时候是不受指导价和冰箱票影响的。
只要产能跟得上去,再去一次冰箱展,虞晚晚不怕没有订单!
八十年代,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年代,只要有技术,就不怕没市场。
要是这次冰箱能突破,回头再去外面买一条洗衣机生产线,生产洗衣机。
虞晚晚有种预感,这次的电冰箱,很有可能成为他和郑东人生的转折点。
不再是过去一个月赚几万,十几万的小老板了,没准他们能一跃成为大老板。
比张刚还厉害那种!
沈建国高高兴兴的回去了,回去和赵慧芳说了这事儿。
赵慧芳伸手去抱他,“妈呀,老沈,你可真没骗我啊。”
沈建国:“这和我有啥关系,主要还是铭城媳妇靠谱!她还说,咱们身边要是有朋友要买冰箱,先别急着弄票,先攒钱,回头最迟年底,她给我们弄不要票的冰箱!”
赵慧芳眼睛都亮了,“真的?”
“当然!你认识的人多,买冰箱的有……”
“有好些个嫂子呢!你想想,这大夏天的,谁家要是有个冰箱,你知道有多方便吗?要是冻点肉进去,家里来客人了,都不用着急立刻去买菜。”
谁不知道菜市场的菜,上午才新鲜。
有时候下午去,都没有新鲜菜了。
要是有冰箱,都能放冰箱。
还能给孩子们冻冰棍儿。
别的不说,沈建国家里三个孩子,天气热起来,一天最少是要一根的。
“你说的是!”沈建国想象了一下那个画面,电冰箱确实需要。
这边一到夏天热得要死,菜也不好囤。
特别是肉类和鱼类,放家里,都怕臭了。
“那你和她们说说,这好事,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
“我知道,你放心吧,我明天就去说!正好,大家还能攒攒钱。”
反正这里省一点,那里省一点。
虽然辛苦了些,但日子总归是往好了过嘛。
……
沈建国两口子刚走,虞晚晚休息一会儿的功夫,家里电话响了。
她急忙跑过去,拿起电话一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