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的皇宫。
偌大的太和殿广场上,禁军仪仗身着甲胄,手持长戟,表情肃穆地立于两侧。
远处,太和门缓缓打开。
一列身着朝服的官员鱼贯而入,按照品级依次站定。
为首的,身着玄色绣金线蟒袍,神情严肃充满威仪的男人,正是摄政王萧胤。
他现在群臣之首,紧随其后的,左阳王萧凛,先帝帝师谢晋,镇国公霍徵,太傅谢渊……
随着礼部尚书高声宣布“吉时已到”的清脆声音响起,严肃威严的号角响彻太和殿广场上空。
盘旋回荡。
此时,身着明黄色龙袍,不满周岁的幼帝在太后谢瑶的怀抱中缓缓登上层层石阶走向那承载着天下重量和象征着权力的高台。
在礼部一道道程序有条不紊的行进中,谢太后抱着不满周岁的小皇帝稳稳地坐在龙椅上。
在尚不能开口喊娘亲的年纪,已经成了这大齐的天下之主。
内阁大学士崔钰在即位诏书上加印“皇帝之宝”玉玺。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随着新帝即位诏书顺着御道出宫宣诏后,新帝继位的消息正式昭告天下。
因新帝年幼,太后谢瑶行垂帘听政之权,同时为新帝挑选了四位辅政大臣。
镇国公世子霍昶,太傅谢渊,内阁大学士崔钰,骠骑大将军卫昭。
让人震惊的是,四位辅政大臣里,竟然没有摄政王萧胤,也没有新帝的外祖父承恩公谢重,却让一女子为辅政大臣。
有臣子反对,但因为卫昭是太后和摄政王钦点的辅政大臣,反对声很快就被压了下去。
此时,上书房内。
谢瑶看向面前明明还很年轻的男人,叹了口气,道:
“皇叔真决定好了?”
萧胤毫不犹豫地点点头,“回太后,臣这些年也确实累了,如今只想陪着妻子过些悠闲日子。”
“可如今皇上年幼,还需要您这个叔公鼎力辅佐。”
谢太后不像萧桓处处防着萧胤这个可以说是功高盖主的摄政王。
她知道萧胤的能耐,也知道萧胤无心权位,她是真心希望萧胤能留下辅佐幼帝。
可萧胤却拒绝得很坚决,“多谢太后赏识。如今那四位辅政大臣都是济世安邦,德才兼备的治世能臣,有他们辅佐皇上,又有太后您为皇上把控,大齐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今后若是皇上有需要臣的地方,臣也定当在所不辞。”
只是现在不行,我要回家陪我娘子好好过点清闲日子。
萧胤没说出口,但太后听懂了。
她无奈地叹了口气,“既然皇叔去意已决,那本宫就不强迫皇叔了。”
尽管今日是登基大典这般无比庄重严肃的事情,可萧胤整颗心早就飞回摄政王府去了。
哪怕昨夜只是一夜没回,他都恨不得登基大典早点结束,他下一刻就能飞回王府去。
可当他回到王府时,却到处找不到魏沅箬的身影。
就连她常去的店铺都没有找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