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看着李承乾的背影,想到了之前和李恪谈话的时候。
当李二提起奖赏些职位什么的给李恪的时候,李恪那一脸的惊恐。
明明自己只是想要补偿给他一些东西,没想到李恪居然觉得心中感受到了恐惧。
从那时候开始,李二就算心里很不愿意,但是他也要认清自己之前一直逃避的事实了。
那就是他的这些儿子当中,已经没有一个能,又或者说是敢和他的太子竞争的了。
这跟李二的成长经历是完全不同的。
他的皇位,是自己从战场上一刀一枪的争来的。
等到他登基以后,还是有很多的大臣没有真心实意的臣服于他,就连他赖于信用的秦王府旧属也在从龙之后想着为自己的儿女找一个世家的亲戚。
可李承乾呢?
即嫡又长,又有像汉惠帝刘盈身边的商山四皓一样的大儒背名。
不管是勋贵的二代,还是那些世家文臣们,这些嫡长制度的有力拥护者天然的朝着东宫靠近。
以至于东宫行事,无有不顺。
可以说李承乾生来就是成为一代明君的。
可越是如此,李二越是有些不甘心。
如此的天命所归,他李二都没有享受过的待遇,为什么会让他的儿子享受。
时光的伟力可以将一位英雄变成一位不甘于衰老的老朽。
李二有自己的追求,他要做千古一帝,他要将江山治理的多么多么好,以求证明他坐上皇位是正确的。
完成这一切的前提条件就是,他要彻底的把握朝廷的权力,因为绝对不能在朝堂上出现一个可以和他势均力敌的势力。
以前的太子和魏王相争,他稳坐钓鱼台的局面就很好。
可是自从魏王死了以后,局面就越来越差了,他居然一时之间找不到另外一个人来顶替魏王的位置来和太子对抗。
以至于他不得不亲自下场来阻止太子势力的进一步发展。
比如刚刚被提拔为御史台侍中便被外放的海瑞和朝堂中屈指可数的东宫官员都是因为他。
可是亲自下场终究不如作壁上观,下场是会有被拉下水淹死的风险存在的。
“我该怎么办呢?”李二在心中默默的问自己。
推行均田令需要东宫的臣子参与,陇右道的安危更需要东宫。
他能够自信将造反的世家全部摁下来的依仗便是因为东宫掌握了陇右道以后。
原本需要中原对其输血的陇右道居然开始在税收上反哺长安了。
而西边的外邦,诸如西突厥和吐谷浑以及吐蕃这类的压力也被陇右道一力承担了。
如今的西突厥靠近陇右道的部落,全都变成了大唐刺向西域最为好用的刀子。
源源不断的廉价奴隶,金银财宝,牛马牲畜全都化为了滋养陇右道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