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看,跟大明风华的那个姚广孝差不多吗?
意满离。
看着李承乾离去的身影,姚广孝手中的念珠也旋转的越来越快。
“真龙吗?”六十岁的姚广孝就这么站在落叶之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李承乾则是去为长孙皇后祈福。
虽然他是实用主义,但是来都来了。
而且说不定真的有效呢?
毕竟穿越这种事情都出现了。
就在李承乾这边因为几位老师都在忙碌着确定国家意识形态而没时间管他,处于特别快乐的时候。
李二那边因为这个已经有些焦头烂额了。
因为这件事情,李承乾当初说的很好听。
但是等真的实行了,李二就想明白了为什么自己当初没有在即为之处就搞这玩意了。
这东西争吵起来简直是没完没了。
这不仅仅是各个学派之间的争夺。
还有今文古文之争。
这玩意从隋朝建立以后一直纠缠到现在。
甚至还能在往上追溯。
尤其是从那个动荡年代形成然后到今的今文,显然已经不适合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的显文了。
而且古文派的发展也很顺利。
随着隋朝建立后,大一统的稳定王朝大大促进了古文派的发展速度。
在古文派海纳百川的态度衬托下,今文派的抱残守缺更显得格外的不堪。
但是谁让现在朝廷的高位大多都是见过隋炀帝,甚至有见过隋文帝的呢?
他们这些今文派的占据高位。
古文派则是占据了山野。
而科举选题的方向无疑就决定了以后取才的方向。
这让两者之间的冲突更加严重了。
“太子在做些什么?”李二看着堆积如山的折子,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
他都不用看,这里面大多都是废话,一点实际事务都没有。
整个关东,几乎所有的世家和大儒都涉及进来了。
民意涛涛,那些人上书上的李二都沉默了。
不过这个时间段的儒家还是很有活力的。
他的自适应性也是为什么能够一直从古代活到近代的原因。
“太子先去普光寺为皇后殿下祈福,然后便去视察自己的近卫去了。”一旁的太监小声哔哔。
“这么空闲?不用上课的吗?”李二眉头皱了起来,他可见不得太子这么悠闲。
一旁的太监尴尬的看了一眼李二面前堆积如山的折子。
“也是,他的那些老师不是涉及到里面了,就是被波及到无法腾出时间来。”李二看着眼前的东西也是想明白了。
这群人为了争夺话语权,狗脑子都快打出来了。
哪还有时间去管太子的学术?
何况太子已经行了冠礼了,又不是小孩子了。
“时成祖在朝,太宗为太子,国师于普光寺潜修,太宗见之,如久旱逢甘霖,事乃成也。”-《旧唐书》太宗文皇帝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