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一个穿中山服,带绿布帽子,一副老实庄稼汉模样的中年人,扒拉开人群皱着眉头走了过来,阴狠的瞪了瘦子好几眼。
一般年轻人闹事儿干仗,长辈过来,那就得识趣儿的放手了。
这是对老一辈的尊敬,也是村里传下来的规矩。
瘦子扭头看向胡大海。
然而胡大海却挑着眉头,轻轻摇了摇头。
这人可不是别人,正是王开放的爹,胡文。
别看此人面相老实,但其实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家伙,这些年没少在屯子里作威作福。
据说连村支书家里,都被他欺负、威胁、恐吓过。
背后被屯里人喊作“胡世仁”。
胡大海上辈子就怀疑,自己爸妈、大哥二哥接连出事儿,就和这家伙有关系!
瘦子是个混不吝的主,哪儿在乎什么规矩不规矩的。
见胡大海摇头,立刻就咧着嘴笑了起来,不仅没松手,反而还猛的加大了手上的力气,看都不看一旁一脸阴沉、仿佛要吃人一般的中年人胡文。
这要搁别人,肯定早就有相熟的过来拉架了。
但奈何老王家在秃顶子屯儿口碑实在太差,以至于闹到这一步,不仅没人帮腔,甚至还有不少人端着饭,站墙头上好整以暇的看起了他家的热闹。
胡大海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受限于时代环境的影响,八九十年代,社会风气还是蛮割裂的。
在这个时代,有猖獗的车匪路霸,有到处打砸偷抢的流氓地痞,但同样也不乏为人朴素,待人真诚的好人。
就比如秃顶子屯儿的乡里乡亲们。
哪怕知道王开放胡文家有背景有靠山,但在秃顶子屯儿,除了几个实在无可救药的闲汉懒汉,其他的,没一家去巴结过老王家,反而都对他家人的所作所为相当不齿。
遇上脾气爆的,比如爱骂人的村支书,就曾经在村里面开会的时候,劈头盖脸丝毫不留情面的臭骂过胡文。
就是后来被胡文使手段搞的很惨。
听老妈说,好像是家里人都被吓着了,暴脾气的村支书更是一夜白头,变的沉默寡言了起来。
胡大海怀疑自己家出事儿跟胡文有关,主要是因为老妈陈秀娥。
别看老妈现在满脸大褶子,但年轻的时候,那可是十里八乡出了名儿的好看。
虽然臭脾气也是声名远扬,但想来说亲的却是络绎不绝,一天到晚都没个消停。
用林区人的话来说,那叫镇家虎。
林区男人就好这口,不是彪的还不要呢~
在老妈的众多追求者中,最疯狂的一个就是胡文了。
据老妈所说,她当时在生产队儿的时候,就因为休息时随口跟小姨说了句想吃鱼了,结果胡文就大半夜跑河沟子里,硬生生凿开半米深的冰溜子,钓了条胳膊长的鲤拐子送她。
不过这人虽然对老妈极好,但为人处世太过自私自利,说话办事儿也很阴损,是个典型的利己主义者,老妈打心眼儿里不喜欢。
最终老妈还是选择了虽然家里穷,但为人很可靠,也踏实肯干活的老爹李爱民。
虽然不能光从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就武断的认为他家后来发生的事儿跟这家伙有关,但胡大海实在想不到,自己家还能和谁家有那么大的仇怨了。
……
随着瘦子手上的力气逐渐加大,王开放额头上的冷汗几乎是在一瞬间就冒了出来,豆大的冷汗直往外流,脸上的肉都在抽抽。
要不是周围的人太多,王开放怕丢脸,这时候恐怕早就已经在高喊求饶了。
这家伙看着横,其实就是个欺软怕硬的。
这一点胡大海相当清楚。
以前去镇上的时候他就见过,平日在屯子里吆五喝六的王开放,见了镇上的混混们那是屁都不敢放一个,乖乖的派烟,又是请吃饭又是请喝酒的,一口一个大哥。
丝毫没有平时横行霸道的样子,乖得很呢~
……
见刘柱子和胡大海这俩小子无视自己,胡文的脸顿时就拉老长,黑的吓人。
阴狠的看着这俩年轻小子,胡文面无表情的道:
“县里的大领导一会儿要来视察咱们秃顶子屯儿,你们两个不要在这里闹事。”
“惹领导不高兴了,全屯儿都得受你们拖累!”
“我告诉你们俩,领导们这次来,那是有意要在咱们秃顶子屯儿建变电站,到时候落成了,咱秃顶子屯儿家家户户都能通上电,再也不用点煤油灯了。”
“这事儿要是因为你俩黄掉了,全屯儿人都得扒了你们的皮!”
胡文指了指两人,阴恻恻的道。
这话一出,就连周围围观看戏的人都瞬间不淡定了。
通电啊
那是只在新闻报纸,喇叭广播里才能听到的事儿
每次在伺候庄稼的时候,听到广播里播国家将要在农村进行水电初级电气化试点建设,大家都会憧憬的坐在地前头,想象全村儿通电以后会是怎样的美好场景。
这种天大的好事儿,居然这么快就要落在秃顶子屯儿头上了?
“那个柱子、大海,你俩先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