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个机会,正是检验他们学习成果的时候了。
“将军,他两人虽然勇猛,但元福向来没有单独领过兵,元俭也只是一个百人将。
现在将军将劫营之事交给他们两人,他们真的能按照将军的要求完成任务吗?”
听着手下人汇报两人已经出发,但对于其中的忧虑,还是忍不住向关羽说了出来。
关羽笑道:“无妨,刚开始确实有点心血来潮的意思在里面,但我现在还真的想看看他们能做出什么样的成果出来。
刚好也试试徐公明的成色,他的武艺一般,却不知排兵布阵、安营扎寨如何。
若是连两人的劫营都应对不好的话,那他就不配做关某的对手,你领八千精兵接应一番吧。
如果两人有所获,你看看有没有机会扩大战果,若是两人无所获,便接应两人回营。”
见关羽有了后面的计划,副将便领命而去。
只是他更是有些不以为然了。
刚开始只是没人率两千人去劫营,小打小闹,见势不妙便可以撤退了。
现在又让自己领八千精兵接应,可就不是小打小闹了啊。
所以将军到底是要干什么?
难道真的只是看看对面主将的成色?
直接打啊?让两个生瓜蛋子半夜去摸营能看到什么成色?
然而他却怎么想到劫营只是关羽突然想到的。
就在廖化到营帐里找到他的那一刻。
在读诸葛亮《兵书二十四篇》的时候,他忽然福灵心至。
兵书的内容只是一个载体,关键是要能够运用得当。
《兵书二十四篇》里面的内容让他耳目一新,有了最新的感悟,这个感悟就是随心所欲!
随心所欲只是一种心态,并不是用兵的手法。
既然自己和手下的副将都没想到自己今天晚上要劫营。
那作为对手的徐晃怎么能够想到的。
突然做自己和敌人都想不到的手法,说不定就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今天这个小小的手笔不仅是验证徐晃的成色,更是验证自己这个“随心所欲”打法的可行性。
见到手下人退出营帐,关羽忍不住又打开了兵书。
一面看着兵书上的内容,一边印证自己以后要怎么规划作战。
军师要求的是要步步为营,不要弄险,堂堂正正的取胜。
但《孙子兵法》上面也记载要正奇相合。
虽然要步步为营,但也不是不能变通的。
自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打的与众不同,打的敌人晕头转向,不知道自己的目的究竟是要做什么。
而自己的士卒却是经过精心培训的,完全可以打一场他们根本不知道目的的战斗。
想着,他忍不住又拿起了南阳周边的地图,取出朱笔在上面写写画画。
勾勒出一条又一条线路,一个又一个箭头。
每个箭头之上写出了具体的将领名字和具体的兵力。
关羽想了一想,又忍不住摇了摇头。
自己现在将将领和兵力都规划好了的话,那不就从一个固定的模板转到另一个固定的模板了吗?
说是变通,其实却没有一点变通。
关羽又忍不住将将领的名字和具体的兵力给划掉。
既然要决定随心所欲,那就等到时候在具体规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