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父亲姚大庆出身农家,但家里条件还算殷实,儿子又多,父母便决定供他读书。
几个兄弟也没有意见,一人出点力,愣是供姚大庆考上了秀才。
这时候很多人读书都是举家族之力。
若是能供一个出来,那全家就有了希望。
考上秀才,姚家已经是祖坟冒青烟,更厉害的是姚大庆居然还考上了举人,有了官身。
这下家里兄弟的几个孩子都开始读起了书。
以后若是再读出一两个,姚家便算是彻底改换了门庭。
家里人人都很高兴,除了姚三娘的母亲李氏。
因为他的丈夫自从外放之后就再没回过那个乡下,只定期寄些钱回来。
在姚三娘十来岁的时候,已经足足十年没有回过家了。
姚家没有分家,这些钱自然是掌握在婆婆手上。
李氏带着三个女儿在姚家艰难度日,谁都能来欺负一把。
直到村里有传言,说姚大庆当官后攀上一个大官,竟停妻另娶。
这次是村里的豪绅去京城办事,偶然见着姚大庆,之后一路打听,才发现了此事。
据说如今姚大庆已经在京城站稳脚跟,当着京官,过得格外滋润。
李氏知道后,当机立断,带着姚三娘去京城找丈夫。
她的目的很明确,如果是真的,她也不敢和大官家的女儿抢。
大女儿和二女儿都被姚家卖了,小女儿才十来岁。
若能要点钱她便痛快和离,拿上钱给两个女儿赎身。
否则传出去,姚大庆的名声就别想要了,官肯定也当不成。
李氏想得很好,可她一个乡野村妇,低估了人心险恶。
在进入京城地界不到三天,李氏就意外暴亡。
姚三娘一个小女孩,被人一顿忽悠,就给卖到了宫里。
如今这时候,宫女可不是什么好出路。
除了极少数可能被皇室子弟看中,其他都是干脏活累活,还有可能遭到虐待。
更重要的是,也不能带来什么利益。
若有幸囫囵回来,既带不回什么财产,年龄不定是几岁,生活都困难。
因此民间大多不愿意女儿被甄选为宫女。
到了大选的时候,有13岁以上女孩的家庭甚至会慌乱择婿。
有些有本事的家庭就会使法子让别的女孩子代替。
顾拾酒演的这个姚三娘就是被忽悠着进了宫,当时才14岁。
一晃就是六年过去,按道理服役也该有个时间,但并没有。
什么时候放人,全看皇帝心情。
几十年待在宫里,也很正常。
顾拾酒躺在血泊中接收完剧情,还算满意。
这次的角色总算有个背景故事了。
周围不少人都在对她指指点点,她也不在意。
至于刚才那个疑似太监的人说她的罪名是勾引皇帝,那她就更无所谓了。
20岁的可怜女孩子想过好一点,有什么错呢。
皇帝本来不就可以拥有好多个女人吗。
顾拾酒想不明白,勾引皇帝为何要被施以这么重的刑罚。
把几千个吃不饱饭的宫女放在这,规矩是皇帝可以随意临幸,但却不允许宫女主动招惹皇帝。
简直是神经病啊,宫女也太惨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