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秦国总是用些奸计,光明正大的打一场怎么了?”
【嬴政:五次伐秦,每次都有你魏国,你真是小小的脑子脾气暴,你魏国四战之地,腹背受敌,何不速速投降!
魏:想什么呢,我魏国前有李悝首开战国变法之风,又有吴起训练魏武卒,与诸侯大战76全胜64,富国强兵,后有信陵君窃符救赵,率五国伐秦,在河外大败秦军,一直追到函谷关,打的你们秦军不敢出关,魏国声威震动天下,要我投降简直是笑话。
嬴政:你魏国有两次灭秦的机会,可惜你们都没抓住,吴起有灭秦之能,却被小人排挤,让你魏国自断臂膀,信陵君也不错,但同样被你爷爷猜忌,连亲弟弟都不相信,夺了他的兵权,你魏国才是可笑之极!】
“魏国这么强,还要自断臂膀,是觉得强者无敌,试试又能怎?”
“平民百姓尚且忌讳兄弟阋墙,更何况还是皇家。”
“总是在关键的时刻做些蠢事,万一真让他们其中之一统一了,感觉会和晋朝差不多。”
【魏:还不是你爸秦庄襄王的离间计,散布谣言说信陵君想上位,搞得他们兄弟嫌隙,自毁长城。
嬴政:诶,不必夸奖,略施小计罢了,如今我要秦军引黄河水漫灌大梁,不知道你这泥城能撑几日。】
“秦国对于离间计用的倒是熟练啊。”
“不费一兵一卒就让他们心生嫌隙,何不是一种智慧呢?”
【楚:我楚国立国800年,沃野5000里,带甲百万,大将项燕更是轻松斩杀你李信的20万秦军,你有何话说?
嬴政:李信的失败在于他贪功冒进,以及昌平君的叛乱,但我大将王翦的60万大军,不是打得你楚国毫无抵抗之力吗,何况自从我名将白起攻陷楚都,你楚国迫于我大秦军威,三次迁都,导致民心离散,楚国早已是强弩之末,不过砧板上的鱼肉罢了。
楚:你秦国张仪当初许诺600里土地,离间楚齐盟约,但却欺骗了先王楚怀王,600里变成了六里地,你这个奸诈狡猾之国,何以取信天下?
嬴政:你楚国立什么牌坊,当年五国伐齐,你楚国名义上发兵援齐却趁机抢了淮北之地,背信弃义的人不是你楚国吗?如今上无天子下无方伯,七国相争,胜者为王,而且人家屈原让你们奋发图强,联起抗秦,你家楚怀王和楚倾襄王,却让人家气得投江自尽,粽子是吃上了国没了。】
“这个楚国听起来很强,可惜了,民心涣散。”
“楚国人才众多却背信弃义自毁长城,不可惜。”
“粽子吃上了,国没了……哈哈哈怎么这么会说话。
“都让他们联合抗秦,怎么就不听话呢。”
“六国之间本就不信任,各怀鬼胎而已,谁都怕自己被对方偷袭,怎么可能一致对秦?”
【嬴政:说起燕国我就来气,明明你家太子丹,是和我一起在赵国当人质的发小,却派荆轲刺杀我,甚至还逼死了投靠你们的樊将军,你们这些不仁不义之徒,有什么资格称王?
燕:我乃周王室姬姓正统血脉,华夏正统,反观你秦国祖先不过是为周王养马的,弼马温,燕国虽小,怎是你这马奴之国可以比的?荆轲和燕军虽败,但燕人血性犹存,辽东山川险峻,我等仍然可以猥琐发育,以图复国!
嬴政:你自诩高贵,但为了讨好我,竟然割下了亲儿子太子丹的人头,虎毒尚不食子,你们只不过是些鸡鸣狗盗,贪生怕死之辈,礼义廉耻忠孝仁义,你占哪一个?不要脸的要死,何况辽东苦寒之地都养不活10万甲兵,净说那大话,你说我是弼马温,那我就大闹天宫,哎,我一统天下。】
“这人也太残忍了,你自己亲儿子的人头都能割下来,真是一点气性也没有。”
“燕太子丹的人头才换来了多久的平静,最后还不是被秦国消灭”
“还说燕人的血性,恐怕这燕人的血性全都在燕太子丹身上了。”
【齐:终于到我了,你个只知耕战不知诗书的暴君,想我泱泱齐国,以稷下学宫会聚天下英才,六国不愿投降的能人志士纷至沓来,堪称战国灯塔,反观你秦国以强相逼,六国人心不平,秦国必遭天谴。
嬴政:确实是文化人,识时务者为俊杰,投降也是最快的,自五国伐齐,你齐国基业早就损耗一空,东帝已逝,大秦当立,另外,你知不知你齐国上下的投降主义,面对各国灭亡无动于衷,实则是我的精心布局,为何我能连横成功,还要多亏了你的毫无主见啊。至于我队伍怎么带,你不必担心,朕以命令李斯融合你稷下学宫祭酒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荀子的“法后王”,以及邹衍的“五德终始”入秦制,天下大道,在朕咸阳宫也,朕要六合之内,皆行秦法,日月所照,皆入秦疆,助我大秦万世之基。
李斯:如诸君所见,那这一次又是赢先生赢了,恭喜陛下卫冕成功。】
“好家伙,这还真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辩论赛啊!”
“我怀疑嬴政赢了是因为主持的人是李斯,他们合伙欺负六国人!”
“但讲的也确实是事实啊,六国被灭大部分原因不也是自取灭亡吗?”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六国贵族还在畅想着该用哪一句话?作为他们复国的口号,结果说一句被人怼回来一句,完全没有用武之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