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循已经出发了,李平安担心他的安危,将一名叫做苏七的亲卫副统领派给了他。
苏七是乡卫中的老人了,之前做过游侠,江湖经验丰富,更为难得的是,他是大户人家出身,礼仪,人际关系方面,也很精通。
这也是李平安感觉匪夷所思的点,那就是这个时代的侠客,基本上都是有钱人。
跟他想象中,风餐露宿干大侠,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苏七,我把我二哥交代给你了,万万不敢出任何的差错。”
李平安跟怀里抱着长剑,一副江湖侠客装束的中年人说道。
“大都督放心,贺大人此次北上,绝对不会出现任何差错,苏某人在江湖上还是有些威名的。”苏七拍着胸脯,信誓旦旦的说道。
“兄长,在外面注意安全,万一事不可为,也不要勉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自己的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李平安又交代贺循。
“放心吧,还没见识到贤弟你的宏图霸业,我怎么能死呢!”贺循笑着说道。
“呸呸呸!胡说八道!”不远处魏尚风尘仆仆的回来,见到贺循要走,眼珠有些微微发红。
他们兄弟自从结拜以来,便一直为了事业奔波,想要互相聚在一起嬉戏玩耍,几乎都没有时间。
贺循笑着拍打着车窗,“大哥,你能回来帮助三弟,我很开心,大家等我凯旋吧!”
说完,示意车夫赶路。
李平安他们没有回七里堡,而是看着贺循消失在晨色的雾气之中。
期间,路过一片略显荒芜的村子。
这里之前是贺家宗族所在地,贺家南迁至此时,曾经辛苦经营。
在遇到李平安之前,他一直以为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会有一个年轻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改变一地之命运,连自己都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他们整个家族迁到了七里堡,土地置换给了贫苦百姓。
如今贺家的土地,已然通过经营,成为了七里堡最肥沃的一批土地。
而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百姓,逐渐将土地荒芜了下去,可以说是一天不如一天。
有些话,贺循一直不愿意跟李氏集团的人说,有的时候,有些家族注定会兴盛,就诸如他们李家,他们贺家,而有些家族逐渐会衰败,就一如眼前。
他们拥有了想通的土地,相同的水源,可庄稼就是摆弄不好。
这还是有李平安关注他们的情况。
如果没有了七里堡的扶持,可能他们已经成为流民了。
出了玉林县没有多久,贺循就看见大批的流民,女性占比很高,大多数衣衫褴褛,身上背着陶罐,牵着孩子。
还有些背着桌椅板凳,推着羊角车,看他们的方向,很明显是朝着玉林县去的。
看到车队,他们很是谨慎的躲到路边。
贺循叹息一声,知道这些人是来七里堡谋生的。
由于连年干旱,岭南道多地受灾。
昨天玉林县的政策刚刚公布出去,就有州县的百姓,迫不及待的往玉林县迁徙了。
害怕来晚了工作机会被别人抢走,很多人都是昨天夜里就拖家带口开始出发,连夜跋涉而来。
马车前进了一里多,队伍依旧看不见尽头。
县衙。
公孙县令,也得知了消息,紧急迎了出来。
当他看到浩浩荡荡的流民队伍的时候,眼泪都流淌了出来。
很快,城门前便被站的满满当当,后续还有很多人赶过来。
“县令大人,这下子咱们的人总算是够用了。”新任县城拱手说道。
“够用倒是够用了,可我看着架势,恐怕全岭南道的人,都想来找我们干活,这得多少钱支付给他们做酬劳,又得花多少钱给他们买粮食吃啊。”
公孙县令替李平安操心起来。
大康对于岭南道的人口,一直没有一个大致的统计数字。
因为大康一直没有对岭南道实现有效统治,不过经历了多朝屡次开发,岭南道的人口,土著加上迁徙来的人口,七八百万肯定是有的。
但这七八百万人之中,很多人因为缴纳不起赋税,逃到了山里做了土匪和流民。
流民的日子不好过,他们开垦山田,会被征服和山贼抢劫,打猎会随时被野兽吃掉。
自从李平安在七里堡大型手工业,到处招募人手,越来越多的流民从深山老林走出来,为李平安工作。
甚至很多僚人部落,已经开始积极主动的融入到汉化之中。
现在不算未来的大都督府,包括玉林县在内,李平安拥有四座城,直接管理,或者间接管理的人口,超过五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