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324章 南诏攻略
第(2/3)页

说道这里,饶是素来胆大的尉迟常,也是左右看了一下,见四处无人,才继续说道,“如果寇爷爷能够战队一家王爷,日子也不至于过得那么艰难。”

“可惜他老人家不愿意参与夺嫡之争,动辄赋闲在家,浪费了大把光阴。”

“不参加多嫡之争是对的,老相爷虽然是文官,但终究跟军权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是皇帝最为忌讳的事情,他若是参与了,反而陷入更大的风波。”李平安解释道,“不过没想到,他老人家,竟然能将嚣张的蛮夷欺负成这个样子。”

他知道尉迟常心高气傲,没想到对于这位老相爷,反而评价这么高。

大康勉强也算是大一统的王朝,但是他有个缺点,那就是在前朝继承了太多的东西,比如说世家,比如说军队腐化严重。

开国之初,大康的表现还算是可圈可点,北征草原,拓地何止万里,南下南越,横扫南诏,威逼吐蕃,吐谷浑,国势也算是蒸蒸日上。

可最难的一点,那就是大康只是揍一顿就完事了,没有彻彻底底的进行灭国之战。

这就导致对手有休养生息的机会。

当初大康的开国之君曾经说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情。

可问题是,他的继承人并没有他那么优秀,而周围诸国的后人,未必跟他们的前人一样废物。

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康的内部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今的圣人贪图享乐,不思进取,而周围诸国却表现不俗。

尤其是吐蕃,国势日趋强盛,兵锋多次指向松洲。

而周围各国国势强盛之后,自然是妄图染指中原,即便是得不到中原,也希望在大康身上啃下一块肉来。

这就是大康如今的处境。

权贵们盘踞在大康各地,为了满足自己奢靡的生活,疯狂的盘剥百姓,甚至主动饲养匪冦,导致各地民不聊生。

在李平安看来,如今的朝廷,已经不可救药。

即便是有贤名之君,也顶多跟嘉靖皇帝一样,跟臣子们来回拉扯,钩心斗角,反而不如躺平来得实在。

因为躺平真的能给朝廷续命。

当然,如果能够出现一位超越张居正的选手,将大康上上下下梳理一遍,把社会资源重新配置,尽可能地多在权贵身上搜刮出些油水来,这样王朝还有可能逆天改命。

可是这种事情非常难,张居正那么强的臣子,改革的痛苦最终往往也是落在百姓身上,想要彻底改变,实在是太难了。

见李平安陷入沉思,尉迟常以为他不信,便解释道,“我这位寇爷爷非常厉害,陛下初登大宝那些年,对外的战事几乎都是出自他老人家之手,而咱们大康早期的不少改革,诸如移民实边,设置义仓,开垦荒田,核定田亩,都是他老人家制定的。”

“只是后续改革太过艰难,很多政策到如今都变得有名无实。”

“我估摸着,这一次他老人家南下,有一定可能是他自己跟朝廷请命的。”

“哦?”

李平安没有想到,这位寇相还曾经是一位改革者,只是他失败了。

“圣人也曾经有雄心壮志,只是大康的利益集团盘根错节,想改个太难了,很多政令根本就出不了长安。”尉迟常小声说道,“寇爷爷曾经跟我说过,为了天下百姓,他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可现实情况是,他粉身碎骨,不能给百姓带来任何好处,反而会让那些权贵,更加过分的盘剥百姓。”

“这一次对于南诏的事情,我估摸着老先生是真的急了,想给朝廷搞钱续命了。”

“一把年纪,不惜性命,依然愿意为国征战,确实值得敬佩。”李平安微微颔首,心里对这位老人家也多了几分敬佩。

南诏国距离龙州就非常近了,李平安作为龙州刺史,肯定是要了解南诏国的情况的。

南诏国虽然表面上臣服大康,但实际上颇为贪婪,不论是周边儿的小国,还是大康,都是他们进攻的对象。

尤其是周边儿的小国,接连被南诏吞并。

不过跟大康的战事,则以互有胜负为主,而且是大康赢得多。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句话不是说说而已,如果不是南方的羁縻州太多,朝廷管不过来,甚至于一战灭了南诏都有可能。

说到底,还是大康对于南方各地的开发程度太低了。

李平安为何敬佩老相爷呢?

除了他愿意为国牺牲之外,还在于他选择的这个时机非常好,吐蕃新旧国君,刚刚交替,而且有主弱臣强的嫌疑。

而南诏国自从前任明君离世之后,继任者一直无法压服国内的地方势力。

这一次,老相爷处置的对象,应该就是发现了新铜矿,并且蒸蒸日上的一支南诏国地方派。

如果老相爷有足够的本事,快速拿下这股势力,不仅可以为大康开拓疆土,还能为朝廷获取大量的铜矿,同时南诏国的君主,还不敢说什么废话。

第(2/3)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综影视:小花和淇淇亘古龙神荣耀大秦淬暖替邻居奶奶重活一回后,又穿书了快穿:偷渡的人生爽到飞起嫁冷厉兵王一胎四宝穿越70年代屠狗之辈【普女】他们都是偏执狂寒门差役玉帝命我阻西游,一阻便是一千年神奇宝贝:神奥开始【后续】叶炎云飞雪忘气境抗美援朝开局加入顶尖王牌军玄幻:做善事就变强,我正的发邪出狱断亲后,她成了京圈太子白月光六年后,三崽携她掀翻帝国财团御灵师:我的女朋友是大佬高门军官灭妻:要她改嫁送她进监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重生洞房花烛夜,火爆医妃杀疯了红楼:风华首辅我都修仙了,还要读书?大夏第一武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