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这话一出口,一道晴天霹雳,直直地劈落在众人的心间,整个广场被一片死寂所笼罩,紧接着便是此起彼伏的抽气声。
众人脸上皆写满了惊愕,他们怎么也没想到,陛下的意图竟如此决绝。
原本,众人都暗自揣测,陛下不过是想做个样子,就像以往处理李泰和长孙无忌时那样。
只是将惩罚的架势摆得十足,可最终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给齐王一点薄惩,以安抚各方。
可是此时,李承乾那不容置疑的口吻,分明昭示着他要将齐王置于死地的决心。
在这之前,朝堂上下都心照不宣地认为,李佑的结局大概率会与李泰如出一辙。
李泰因争储之事被幽禁,虽失了自由,却好歹保住了性命。
众人以为李佑也会被软禁在某个偏僻之地,在岁月的消磨中度过余生,如此既惩戒了他的过错,又能维护皇家的颜面和气。
可李承乾这突如其来的宣告,彻底打破了众人的幻想,一种不祥的预感迅速在众人头顶聚集。
如今,大唐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之下,正稳步走在发展的康庄大道上。
无论是田间农桑的精耕细作,还是城镇商业的日渐繁荣。
又或者是边疆防线的加固修筑,还是朝堂吏治的清明整肃。
一切都朝着打造一个伟大的“大乾武之治”而努力奋进。
官员们渴望着凭借自己的功绩,在青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名垂千古。
可李承乾这般血腥残暴的行径,无疑是在这大好的发展局势中埋下了一颗巨大的隐患。
他先是对自己的叔叔痛下杀手,已经在皇室宗亲间掀起了轩然大波,如今又要在这太极殿前,将自己的亲弟弟当众抽死。
想当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虽手段果决,但事后也是极力地弥合伤口,稳定朝局。
而李承乾此举,其狠辣程度相较之下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怎能不让众人胆寒。
“陛下,还请饶过齐王殿下吧!”
一位老臣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不安,率先高呼出声,声音中带着明显的哀求。
这一声呼喊,仿佛点燃了导火线,刹那间,文武百官们纷纷响应,呼喊声如潮水般涌来,在广场上不断回荡。
房玄龄,此刻也满脸忧虑地快步走向李承乾,深深地弯腰行礼,他的腰弯得极低,那姿态中满是诚恳。
“陛下,老臣恳请您放过齐王殿下这一次。”
在他心中,齐王纵然犯下大错,可处置的方式千千万万。
可以安排一场看似意外的失足落水,或是传出感染重疾暴病而亡的消息,总之绝不能让他在这众目睽睽之下,被陛下用如此残忍的方式结束生命。
因为这太极殿前,是大唐权力与威严的核心象征之地,若在此发生这般血腥之事,日后史书之上定会留下难以磨灭的耻辱印记,成为大唐史册永远无法抹去的污点。
众人正满心疑惑,为何今日负责记录历史的史官们毫无动静时。
却瞧见那些平日里以秉笔直书为己任的史官们,以及记载起居录的官员们,个个表情凝重,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有的紧咬着手中的笔杆,那笔杆上都留下了深深的牙印,在艰难地权衡着什么。
有的则停笔凝思,笔尖悬在纸面之上,久久未曾落下,墨汁在笔尖处缓缓凝聚,欲滴未滴,他们的眼神中满是犹豫。
奇怪的是,却无一人站出来仗义执言,劝阻李承乾的暴行。
文武百官们在无助之中,无奈地将最后的希望寄托于李世民。
毕竟,论身份地位,李世民虽已退位成为太上皇,但他在位多年所积攒下来的威望仍然令人敬畏,况且他还是陛下的生父,可以使用孝道。
众人皆笃定,只要李世民开口说一句话,李承乾定会顾及父子之情,不会将事情做绝,齐王或许就能保住性命。
于是,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李世民所在之处。
可映入眼帘的景象却让他们大失所望,只见李世民不知何时已然安然入睡,双眼紧闭,面容平静,甚至还发出了轻轻的鼾声,那鼾声在这广场之上显得格外突兀。
这一幕让文武百官瞬间呆立当场,大脑一片空白,不知所措。
房玄龄不得不再次挺身而出,他目光坚定地直视着李承乾,眼神中没有丝毫退缩,言辞恳切而又直接:“陛下,齐王殿下纵有过错,可他终究是太上皇之子,与您有着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
“老臣恳请您将晋王幽禁并贬为庶人,以此作为惩戒,以儆效尤即可。”
“万望陛下三思,切不可打杀了齐王殿下啊!”
他知道此刻已到了齐王生死攸关的时刻,再去说那些拐弯抹角的话语,无疑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
唯有单刀直入,才能让陛下真切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或许还有一线机会能够挽救齐王的性命。
李佑听闻房玄龄为自己求情,黯淡无光的眼眸中瞬间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他无力的求饶着。
“皇兄,臣弟知错了,臣弟绝无谋反之意,都是母妃蛊惑臣弟,臣弟万死也不敢有此逆心啊!”
“求您将臣弟贬为庶人,臣弟愿从此消失在皇兄的视线之中,若要惩处,就处置母妃吧,是她妄图谋反啊!”
他的声音带着哭腔,言辞间满是哀求,希望能以此打动李承乾,求得一线生机。
阴妃听到李佑这番将所有罪责都推诿到自己身上的话语时,身体猛地一震。
她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如纸,毫无血色,眼神也变得空洞。
原本还在拼命挣扎,哭闹不休的她,此刻失去了所有的力气,瘫软在地。
周围的小宦官们见状,也都纷纷松开了原本紧紧拽住她的手,他们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只能默默地站在一旁。
将阴妃团团围住,生怕她做出什么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