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阳自然的走进屋里,将烟和茶叶放在了桌子上,拎着茶几上的一壶热茶,给几位领导各自倒上,撒了一把茶叶。
“巴郎子我给你介绍一下嘛,这两位都是咱们农业局的专家,汪教授和李教授,这位是区里的明主任,专门负责咱们地区的棉花推广事宜。”
苏阳跟他们点头打着招呼,从他们的表情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大问题。
另外那位明主任尤为热情,握着苏阳的手坐在自己身旁,没有半点钦差大臣的架子。
“巴郎子,你提的建议呢,刚才我们也经过了认真的考虑和思考,汪教授和李教授也认为这个可行性比较大。”
汪教授接话道:“从土壤改造的方面来说,利用秸秆碎末深埋地下的方式,的确是成本最低的改良方式,也方便在农村地区推广。”
李教授品了口茶,转而道:“不过有个现实问题,秸秆还田后容易造成下茬作物缺氮,这个技术是有难点的嘛。”
杨局长笑了笑,又解释了一遍。
“我们就担心下一季的棉花会受到影响减产,那老百姓自然就不愿意了,肯定会改种其他作物了。”
对于这个问题,苏阳也做了一些功课,利用“地理大师”在墨钰县反复测试了很多次,最终才将这个方案完善。
“是这样的李教授,目前秸秆碳氮比是40:1,而微生物分解需要25:1的环境。我们测算过,每吨秸秆需要补充6公斤纯氮才能平衡。“
他说着在茶几上画出分子式。
“但是考虑到我们目前化肥的生产和价格问题,所以推荐用豆科绿肥进行轮作。”
“我是说,第一季播种前我们更多的用苜蓿秸秆,这样可以固定土壤氮气。到了下一年,我们可以在种棉花前茬种苜蓿,翻耕时把苜蓿和秸秆一起埋进犁底层。苜蓿根瘤菌能固氮,秸秆提供碳源,这样土壤不就能自己配营养餐了嘛。”
苏阳说完,几个人愣神了片刻,随后互相看了一眼,不由得打量起苏阳来。
李教授不由得拍了拍手:“哎呦,巴郎子,你这专业知识够充分啊,算是个农业专家了嘛!”
这种专业的农业知识,就是他们这些专家也需要查查资料,才能记清具体数值,当大家知道苏阳是小学毕业时,更加觉得不可思议了。
“你这是从哪里学来的嘛?”
“我这也是跟村里的老人家问来的,他们种了一辈子地,这种土法子,我想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么一说,几位专家就想通了。
他们很多的知识,也是要基于实践来的,也需要请教当地农民,每个农民都是真正的农业专家。
“这个法子我看可行!”
杨局长立刻给了肯定的答复,眼神看向两位专家,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比推广棉花更重要的事了。
专家们看到杨局长的肯定,加上这个办法有道理,便点点头说道:“好的嘛,这样的可行性就很高嘛。”
杨局长激动的站起身来,仿佛看到了茫茫两千亩的棉花田正在朝他招手。
“巴郎子,既然这样,那我就先口头跟你表个态,墨钰县你就大胆去做,我会教当地的同志配合你的工作,另外要是有什么困难,你也可以提嘛!”
苏阳点点头,压抑着自己的激动心情。
“正好嘛,有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如果要赶上今年的棉花播种期,就需要将瓜农地里的西瓜给清理掉,所以希望杨局长想想办法将这些西瓜帮瓜农卖掉。”
“这个嘛”
杨局长思索了片刻,为了能达成预期目标,咬咬牙说道:“行嘛,这个我来想想办法。”
“那就太谢谢杨局长了,我回去就开始张罗这件事,一定会办好!”
苏阳出了农业局,来到了古丽的店里。
走进店里,看到他们两个聊的火热,跟亲姐妹一样。
“嫂子,古丽,你们聊什么呢?”
“女人的事,少打听。”古丽努着嘴,笑道:“今天中午就就在这里吃饭吧,大老远的来一趟也不容易。”
古丽眼神看向苏阳。
不过苏阳想到墨钰县的事,动辄影响到农民的生计,觉得压力很大,只好摆摆手拒绝了。
“古丽,我刚从农业局回来,我上次跟你说的那个事,基本上没问题了,我得赶紧回去张罗张罗,今天就不在这里吃饭了。”
古丽看了眼热巴嗓子,不舍得叹了口气:“那行吧,你是大忙人!”
“嫂子,有空一定要常来玩啊!”
“嗯,会的。”
苏阳着急忙慌的打响了摩托车,热巴嫂子小心的跨步上去,不好意思扯着苏阳的衣角。
摩托车一溜烟的朝着柏油路而去,在路过百货商店的时候,来了一个急刹车,差点忘记了。
“嫂子,你等一下,我去买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