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郑,先把这生石灰给烧了吧,不然这些孩子呆在这,咱可开不了工啊。”
“行,我这就摊开浇水。”
随后,压水井开始压水,大家一盆一盆的往生石灰上面浇。
没多久,就冒出了浓烈的白烟,小孩也开始将自己的鸡蛋丢进石灰里,高兴的提溜着绳子,时不时提上来看看。
浇完石灰,老郑他们就开始和泥了,先从另一面的空窑开始干起,水泥掺上沙子打底,在外立面先糊上一层,方便后面挂白灰。
哈孜克兴冲冲的也跑了过来,跟着和泥,干起来十分起劲。
“阳哥,咱下午还去林场放羊吗?”
“放啊,这边有郑叔,咱们也帮不上什么忙。”
“行,我准备带几个红芋,咱们烤着吃,嘿嘿。”
哈孜克还跟个小孩似的,要是把这憨小子介绍给人家,是不是害了人家。
“哈孜,你现在跟小成哥学文化学的咋样了?”
哈孜克咧嘴一笑,放下铁锨拍着胸脯:“放心吧阳哥,认的不老少了,百八十个肯定有了。”
“行,那我考考你。”
苏阳拿出小棍在地上写了几个字,哈孜克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倒是让他给蒙对了。
“哈孜,再加把劲,再跟着小成哥学学算账,到时候多赚点钱,我给你说个媳妇。”
哈孜克憨憨一笑,“好啊阳哥,我要大明嫂子那样的,大明嫂子好看,嘿嘿。”
“你个憨货,你想的倒是挺美啊。”苏阳伸手扒拉了一下哈孜克的后脑勺。
陈大明在一旁听得乐呵起来了,没想到自家那个凶婆娘,倒还是别人眼里的香饽饽了。
“哈孜,你要是有武松的本事,我就让给你。”
二婶子撇撇嘴:“咋滴大明,你的意思是你是武松呗?”
“那可不是嘛,没有那打虎劲,不过那景阳冈。”
“你可拉倒吧,我看是老虎骑武松还差不多,哈哈哈。”
正说着,刘小成从外面悠悠的走了过来,看的出来心情不太对劲,二婶子眼尖,一大早来的时候就看到热巴嫂子在做饭了。
兴许是小两口闹别扭呢,也没有在意。
但过了一会,就缓过来了,刘小成来到外面跟苏阳哈孜克一起帮忙和泥,有说有笑的。
这时,外面的水泥路上传来一阵轰鸣的声音。
迎风开过来一辆东方红拖拉机。
苏阳站在坡上,看着那辆满载行李和人影的车斗,七八个脑袋像风中芦苇般摇晃。
“阳哥,这是大学生来了吧?”哈孜克踮着脚问道。
“看着细皮嫩肉的,兴许是大学生吧。”刘小成放下水泥兜子,瞅了一眼。
一听说大学生来了,北大窑的工人也闻声走了出来,准备看个新鲜。
随即,拖拉机停在北大窑门口,张军从车上下来,招呼着车上的几个年轻人下来。
一共有五个人,三男两女,看上去二十出头,年轻气盛。
“大家都下车吧,咱们到地方了。”
大家下了车,背着背包,好奇的打量着北大窑,眼神闪过一抹落寞,兴许是有些失望了。
“巴郎子,这就是咱们乔木村的玉石鉴定所,大家别看地方破,但咱们可是全国第一家鉴定所啊。”
张军得意的跟大家介绍道,来到苏阳面前:“这位苏阳同志就是咱们鉴定所的负责人,你们不是一路上憋了很多问题嘛,现在可以问了。”
那些大学生们打量着苏阳的模样,看样子跟自己也差不多大,开始低声嘀咕起来。
“好年轻啊,这是真的假的啊?”
“感觉跟我们差不多,村长不会唬咱们吧。”
其中有一位扎着双马尾的姑娘,脸上洋溢着笑容,认出了苏阳:“对,就是他,我在报纸上看过他照片,他还是最年轻的玉雕大师呢,作品品还入选了大会堂呢!”
这些大学生们平时学习玉石技艺,对于雕刻这方面也有所了解。经这么一提醒,大家伙反应过来,确实在报纸上见过!
“哇塞,你就是苏阳大师?”其他几位大学生顿时露出惊讶的嘴巴。
“天呐,这就是传说中的天才嘛!”
“苏阳大师,你是我最崇拜的偶像,我也是学玉雕的,我叫方倩。”双马尾姑娘激动的伸出手,跟苏阳握了下手,满脸的开心。
其他人也纷纷伸手握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