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伙低头议论着,李记者听得也是入了迷,没想到一个农村巴郎子,还有这样的思想觉悟,就是和田地区的大领导,也扯不出这些道道。
说罢,苏阳清了清嗓子,凑近李记者,悄声说道:
“李记者,要不今天就到这吧,我捡好听的都说完了,你回去剪剪用呗。”
李记者轻咳了两声,神色一变,义正严词道:
“苏阳同志,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我们大老远的跑到这来,不就是为了拍摄真实的乔木村,记录真实的劳模生活嘛,你这显得我们弄虚作假了”
“我这好听的都讲完了还不行啊,你这不本来就是弄虚”
苏阳话没说完,就被张军拉住了,对李记者笑笑:“不好意思啊李记者,这巴郎子啥都不懂,我来做作他的思想工作。”
随后张军将苏阳拉到一旁:“你小子咋个回事,这采访是要上电视的,还要登报纸的,多少领导都看着呢,刚才说的不就挺好嘛,领导多爱听啊。听你张叔的,就按照刚才那种状态,好好配合工作,这对你是好处的。”
“行吧,张叔,我知道了。”
苏阳无奈来到李记者面前,咧嘴笑了笑:“李记者,你还有啥问题,尽管问吧。”
李记者收起小表情,看向摄像机:“观众朋友们,我们刚才听到的是一个朴实农民的心里话,接下来我们将跟随镜头,记录劳模的一天工作。”
记录一天的工作?
苏阳愣了愣,采访变成真人秀了?
“行吧,拍就拍吧。”
随后镜头朝着苏阳举了过来,面对着镜头,苏阳一时半会不知道干些什么了。
“哈孜,我他娘的现在该干什么了?”
哈孜克跟话剧演员一样迈着四方步走过来,来到苏阳面前,端着一副播音腔:“阳哥,咱们现在该去北大窑视察工作了!”
“视察工作?对。”苏阳看向镜头介绍道:“这位是哈孜克,是我的助理,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北大窑鉴定所看看。”
随后,苏阳和哈孜克走在前头,身后跟着一大帮人。
被张军给拦下来,让他们各回各家了。
在镜头下,苏阳带着他们分别参观了北大窑鉴定所,观看了工人鉴定玉石的场景。
随后又来到了羊圈,拍摄了苏阳喂羊喂猪的场景。
最后又来到了苏阳家里,采访了一下二老。
苏老娘害羞不会讲话,苏老汉倒是侃侃而谈:“打小啊,这孩子就听话,学习好,得过三好学生”
拍完之后,已经到中午饭点了,到时候几个场景一切,就算是劳模的一天了。
眼看着差不多了,张军家里杀了自家的小鸡子,请两位记者去家里吃饭。
苏阳也跟着作陪。
吃过饭,两位记者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准备开车回去了。
“苏阳同志,再过几天就是五一劳动节了,到时候视频剪好了之后会在电视台播放,咱们五一在城里见。”
招待完记者,苏阳已经累得不行了。
在镜头面前作秀,真他妈累。
“张叔,这边没什么事了,我就先回去了。”
“回吧,你那演讲稿想着点哈,就按采访说的那样。”
苏阳回到家里,带上了一块昆仑冰玉和那杆子骨笛,随后骑上了摩托车,准备去一趟抱石轩。
马学五老爷子在雕刻界也是有些影响力,尤其是在和田和喀什地区很有权威。
既然拍卖会,自然少不了老爷子的参与,以及振臂一声吼,将玉雕界的老人也笼络过来。
抱石轩门外很是热闹,有不少玉石小摊位摆在门口,借着抱石轩的名号,跟着分一杯羹。
苏阳走进店门,就被热情的弟子迎了上来。
“苏阳师弟,你可是有一个多月没来,师傅老跟我们念叨你呢,我这就去跟师傅说一声。”
“算了,又不是外人,我自己去吧。”
苏阳说着来到抱石轩的后院,耳边又响起了雕刻转刀的声音,格外亲切。
苏阳步行来到中堂,屋里原来那个青玉菩萨已经趋于完工了,整个人头像通过双面透雕的工艺,显得活灵活现。
“师傅,也只有您敢用这么完整的石料子雕刻这么大的件!”
马学五停下手里的活,看着苏阳,放下手里的刻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