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了解他的人才知道,那并非是平静,而是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前兆。
与此同时,北境战乱再起,梁国撕毁两国盟约,大军压境,顾煜鸣连夜点兵,三日后赶赴战场,西北方戎族也在这个时候突然来犯,顾侯与谢长歌率三十万大军与其对抗。
战事来得突然,昭帝病重,大皇子稍显稚嫩,虽把持朝政,但明显经验不足,他将能派出的武将全部派出,只想尽快解决两方来犯的危机。
同时他身边也有人进献谗言,让他借着动乱登基为帝,如今他根基尚且不稳,又有太后暗中把持朝政,太皇太后与雍王更是伺机而动,朝局一旦动荡,这群人就更加有理由将他废黜。
因而,他自是听信了谗言,开始排除异己,并策划登基大典。
战事频出,加上朝局动荡,晏城的天空总是笼罩着一层厚重的乌云,使得氛围极其压抑,不少人伺机而动,多方势力开始分庭抗议。
慧贵妃见此情况,多次提点大皇子,希望他不要妄动,否则恐会横生变故,可大皇子根本不听,其生母又从中作梗,使得大皇子开始疏远慧贵妃。
现在的局势对慧贵妃非常不利,虽然大皇子过继到她名下,但他的生母尚在,之前一直向她示好,两人相安无事,可最近总有人暗中挑唆,使得他们二人渐生嫌隙。
最近宫中更是暗流涌动,各种谣言频出,使得人心惶惶。
“贵妃娘娘,现在大皇子都不常来您这儿了,该不会又是顺嫔说了什么吧?”侍女低声道。
大皇子的生母位分极点,立储后才将其升至嫔位,奈何自己的亲生儿子乃是太子,宫中自是无人敢怠慢。
或许就是因为一朝得志,才让顺嫔越发的得意猖狂,甚至开始挑衅慧贵妃。
到底后位空置,即便慧贵妃暂代凤印,执掌六宫,可终究名不正言不顺。
一旦大皇子登基,他或许会将自己的生母奉为太后,到了那时,慧贵妃的情况会非常危险。
这也是为何身边侍女忧心忡忡的原因,一旦慧贵妃失利,那么他们也好不到哪里去。
“顺嫔最近倒是越发的目中无人了,听闻太后与她走的极近,看来太后倒是大度,完全忘了端王是怎么死的。”慧贵妃不禁眯眼,双眸中透着寒意。
侍女闻言连忙低声道:“娘娘,这话可不兴说啊,太后听了会不高兴的。”
“实话自是不好听。”慧贵妃轻笑道,完全不在意这话是否会让太后听了去。
当然,比起太后,更让人忧心的还是顺嫔,宫中谣言四起,已经威胁到了慧贵妃,继续这样下去,慧贵妃的处境会非常不妙。
为此,侍女继续斗胆追问:“那顺嫔,就这样放任她不管吗?”
“本宫从不会留下威胁,她既然不识好歹,那就别怪本宫无情了。”
“可这么一来,大皇子那边……”
“本宫可以帮他稳固帝位,顺嫔可以吗?”
两日后,顺嫔意外落水身亡,在宫中引发轩然大波,大皇子为给生母报仇,竟将涉事之人悉数斩杀,手段之狠厉令人胆寒。
就连慧贵妃都因谣言被禁足宫中,此事让慧贵妃勃然大怒,当即要见昭帝,却被太后的人阻拦。
显然这事有太后从中作梗,大皇子宁愿跟太后合作都要疏远慧贵妃,这让慧贵妃非常失望,之前的担忧终究是应验了。
大皇子不知道的是,他与慧贵妃之间的隔阂越深,那么他的地位将越不稳,可如今他已经被眼前的权利麻痹,根本看不清本质,加之他做事优柔寡断,总是从身边妄臣之言,使得人心动荡。
此事方筱染看出端倪,战事突然爆发,宫中又谣言四起,更有人在关键时刻蛊惑大皇子,显然是有人刻意为之。
要说最终谁最为得利,怕既不是太后也不是太皇太后,更不是雍王,而是赵锦。
大皇子刚愎自用,早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这个时候,自有人出现顶替他。
这可不是方筱染愿意看到的,如此一来,赵锦依然会如前世那般登基为帝。
“我去一趟宫中。”
方筱染当即站起身,神色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