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读完口谕后,胤禛便命人将瘫软的乌雅氏,送回了永和宫。
兄弟三人在养心殿商议了乌雅氏的处理结果后,胤礽便一身轻松的出了宫。
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丑时,仁寿皇太后崩于永和宫,年六十四岁。
由永和宫奉移至宁寿宫暂安。
此时乌雅氏已经被秘密送进了十四爷的恂亲王府,成为乌雅氏族的一位老姑奶奶,被安置在恂亲王府吃斋念佛,由恂亲王府为其养老送终。
世上再无仁寿皇太后。
而宁寿宫安置的棺椁,里面只有乌雅氏曾经的衣物。
同年五月二十六日,奉移至景山寿皇殿暂安。
八月,恭上尊谥曰孝恭宣惠温肃定裕赞天承圣仁皇后。
九月初一日,奉安景陵,升祔太庙、奉先殿。
在处理乌雅氏的事情时,在五月份的时候,宫中的年妃早产生下了皇九子。
九阿哥生下来便无比弱小,哭若蚊蝇,且身上大片的青斑。
都还没开始吃奶,就要开始吃药了。
太医诊断九皇子怕是活不到周岁。
果然,皇九子出生不到三月,便夭折了。
为了安抚自己的年妃,雍正给皇九子赐名为福沛。
并且赐年妃“肃”字作为封号,安抚其丧子之痛。
在六月初的时候,胤礽便带着婉瑜,离开了京城前往江南。
不过在离京之前,胤礽私下秘密见了弘历,告诉了他一个秘密。
在五月底时,雍正帝亲书立储密旨,立弘历为继承人,藏于鐍匣,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
而当时雍正皇帝召了前太子胤礽和敦亲王允俄,以及怡亲王允祥和恂亲王允禵。
四人在乾清宫见证了,皇帝亲自写下并盖上宝印的立储诏书,也亲眼见了雍正帝将诏书放置的地方。
胤礽将立储的事情告诉了弘历后,只叮嘱了他一句话。
“你要做皇上最孝顺的儿子,而不是过于聪慧有野心的的皇子!”
弘历郑重点头。
自胤礽再次离京后,便再也未回过京城。
直至雍正二年十二月,从江南往京城发了一封急报。
原太子,前瑾亲王胤礽,在江南“病逝”。
胤礽在病逝前,留给雍正帝的信中提及对后事的安排。
因为尸身远在江南,且自己的福晋也是葬在了江南,他去世后会命人将自己葬在福晋的身边,所以不会带尸身回京发丧。
皇上只需要立一个衣冠冢即可。
并且在信中提及了自己的几个儿女,尤其是富灵阿和弘晷。
先皇离世前,定下了富灵阿与张家的婚事,先皇孝期即将结束,富灵阿的婚事还需四弟多多费心。
至于弘晷和弘历前后脚出生,弘历的福晋已经定下来了,弘晷也需要四弟挑选一个稳重端庄的福晋。
胤禛接收到二哥临终前写的遗书后,心中悲痛不已,但却也有几分不为人知的隐秘轻松。
于是在对二哥的几个儿女身上,就极为的宠爱照顾。
雍正三年,孝期结束。
雍正先是命内务府热热闹闹的操办了,和硕昭宁公主与张若需的大婚。
然后没过几个月,在雍正四年初的时候,赐下了章佳·阿克敦的嫡女,为弘晷的嫡福晋。
之所以赐下章佳氏为弘晷的嫡福晋,也是雍正经过多番考量的结果。
(到尾声了,快结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