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没想到,陆启山领悟得更深,竟然直接就应用在了手术之中!
很多人此时也是满脸的吃惊。
他们还在思索脑棉片保护法有何应用,如何具体实践。
结果陆启山已经用上了!
虽说最终没想到将棉片缝合固定在周围组织上,但任谁都无法否认陆启山的悟性。
……
“此外,分束瘢痕卡压问题。
“你选择做全功能重建,就意味着必然有多组分束。而大量分束后的单束直径只有区区零点六毫米,周围瘢痕组织增生很容易发生卡压。”
毕竟,仅仅是瘢痕组织,常规厚度就可以达到零点三毫米以上。
这都快跟单束差不多厚度了。
“另外,分束后,各束张力不均,这也会导致局部缺陷,进而诱发瘢痕。
“以及手术过程中部分外膜撕裂,这极易发展为成纤维细胞,侵入后同样容易成为瘢痕……”
任何一项,单独出现都没什么问题。
但接合起来,就成了恶性循环。
而处理这些问题,其实不算难。
只是陆启山不善于借助外物,因而没能成功避免。
许秋提点道:“应用硅胶内支撑管,借助其提供物理屏障,就能大幅度降低卡压率。”
他给出具体的操作方式,道:“将10mm内径硅胶管,长度大概10mm,套入吻合口,两端用10-0线固定于外膜。
“此外,硅胶管预载地塞米松,差不多每平方厘米零点五毫克,用以延缓瘢痕增生……”
这个步骤若是交给威格,或是内森,估计就能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做不到许秋这么细。
比如很难顾及到还需要预载地塞米松。
但,总归是能用这种手段降低卡压率了。
但陆启山向来不擅长借助这类器械,他使用硅胶管的次数都可能屈指可数,因而没能应用类似的对策。
“不过除开硅胶管,还有其余办法。”
许秋继续开口。
他简略地道:“不提供物理支撑的话,直接从内部入手,做纵向切开减压也能起到相同的效果。”
瘢痕增生、卡压,究其原因就是局部压力改变的问题。
直接做一个两厘米切口,暴露吻合口,然后用显微剪沿神经纵轴切开外膜一厘米左右,达到束膜表面后,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抑制瘢痕……
这种做法同样能减少瘢痕、解除外膜痉缩压力。
甚至于,它还有比硅胶管更优异的办法。
即在减压的同时,还能改善血供!
毕竟硅胶管再怎么说也是依靠外部结构支撑,虽然会降解,但它本身也会对局部的神经恢复造成一定阻碍。
但如果是切开减压,不仅能解决瘢痕卡压,还能提高术后肌力恢复速度。
……
“虽说生成的瘢痕会导致卡压,但更大的问题,还在于你神经残端的瘢痕清除不彻底。”许秋此时再度开口。
之前,是新生的瘢痕出问题。
而现在,是机体本就存在的固有瘢痕了。
不过这话一出,原本还想挑刺的威格和内森齐刷刷愣住。
就算他们两人是抱着找茬心态来的,但……谁能要求术者把神经残端的瘢痕全给清理干净?
这根本不可能做到吧!
传统的锐性切割,根本就没法区分瘢痕和正常组织。
因而,临床上瘢痕的残留率超过百分之二十的现象比比皆是。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