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英国人的贸易谈判很简单,因为大明占据优势地位,想和大明贸易那就要接受大明的条件,布莱恩特等人也是自无不可,反正现在只要能赚钱,怎么都行!
户部尚书周文在和他们谈好大的方向后,就将具体的谈判事宜交给了其他人,还有许多细节方面要理清。
不过这用不到堂堂户部尚书,要不是关系到大明以后的战略,这些英国人根本见不到周文。
又过了几天,所有贸易之事都谈好了,布莱恩特等人纵然有些舍不得,也是开始返程。
同时朝廷的文书也开始跟着一起发给已经去往南洋的熊廷弼。
毕竟贸易,还需要他这个南洋总督知道,要不然英国人都过不了旧港海峡。
南洋那边距离遥远,消息传递不便,朱由校也只能安排大方向,随着活佛的使者返回乌思藏,朱由校的目光也放到了这里。
使者回去没多少天,关于朱由校对活佛的封赏就传遍了那些部落头领。
一时间不少部落头领都是对着活佛破口大骂,说他软骨头。不过他们也不敢对活佛动手。
作为高原上的精神领袖,活佛的地位不可撼动,一旦他们想对活佛动手,估计手底下人都要反叛。
所以这些人也只能有意无意的联合封锁了活佛所在的四周,生怕活佛和西北军里应外合。
活佛这时候也是松了一口气,有了朱由校的册封,即使大明打过来那么他的地位也能保住了。至于那些部落头领的封锁,活佛根本不当一回事,在他眼里,这些鼠目寸光的家伙没多少好日子过了。
同时朵甘都司这里,所有人都是人心惶惶,因为看大明的动作,兵临城下不远了。
六月十八,一个百户的明军护送传旨的太监一路到达灵藏,沿途的朵甘各部落没有一个敢阻拦。
灵藏是历代赞善王驻地,属于这时候朵甘地区实力最强的势力,所以传旨队伍直接前往了这里。
当代赞善王乌兰伯察也不敢怠慢,直接以最高礼仪迎接了传旨队伍。因为随着圣旨进入朵甘后,西北军三个骑兵营六万多骑兵已经在周边部署开了,随时准备攻过来。
整个西北军气势高昂,特别是里面的蒙古人,早就嗷嗷叫要建功立业了。要不是白离治军严谨,搞不好走丢一个士兵要搜查的事就要在朵甘上演了。
这些时日乌兰伯察真是觉都睡不着,生怕一睁眼明军的刀架到了脖子上,毕竟明军不断挑衅的消息一直都有送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大致意思就是自从太祖朱元璋设立朵甘都司,赞善王一脉为大明镇守此地功勋卓著,现在朱由校看不得他们在这里受苦,要让他们到京城去享福,这里由西北军接管。
(文言文太难写了,我考虑了半个小时,都没憋出来,只能这样写了)
赞善王乌兰伯察听完后心里发苦,这是看他们功勋高吗?要不你把那六万骑兵撤走,他还能信几分。
可是形势比人强,他就算把所有能打仗的人都拉出来,也不一定有明军多,至于装备战力差距,那都不用提了。
为了保住小命,乌兰伯察不得不妥协,“臣遵旨,多谢陛下隆恩!”
“既然这样,还请都指挥使司大人,通知各地,让他们放西北军过来,免得引起误会!”
“是,我这就让人去!”
为了自己的安全,乌兰伯察不得不听话,同时锦衣卫也快马加鞭将消息送到在边境等着的白离手中。
几天后,收到消息的白离大喜,能兵不血刃的解决这里,可太好了。
虽然说西北军对高原气候有些适应了,但还是有些影响的。
“传令下去,西北军第一、第三、第五三个营加紧准备,三天后出发接管朵甘!”
因为之前都准备的差不多了,所以明军行动速度很快。不过下面士兵很是可惜,特别是那些蒙古士兵,一直指望能干上一仗呢,谁知道这些家伙骨头这么软。
士兵的变化将领们都知道,现在明军赏赐这么高,即使战死抚恤也很周全,特别是南洋的消息传过来后,那些蒙古士兵眼珠子都快羡慕红了,以前给那些部落首领打仗,那都是自备马匹武器,有时候吃的都要自己准备。加入明军后,那日子过得刚开始都有些不适应,太好了。
特别是那些参战士兵,像是之前的西北军士兵,一场仗打下来,每人都能拿几十两银子,让后加入的蒙古人天天盼着打仗。
为了安抚士气,将领们将乌思藏的情况一说,顿时士气就回来了,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快速安定朵甘,然后就去乌思藏赚钱。
三天后,准备好的明军在白离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前往了朵甘,沿途的部落牧民那是有多远跑多远,加上后勤接近二十万马匹的动静,谁都害怕。
接到消息的乌兰伯察也是深吸一口气,这根本不是他能抵挡的。
十几天后,明军到达灵藏,乌兰伯察很是配合的和明军交接,他的手下们也都是很老实,一点小动作不敢搞。
在接收灵藏等地的时候,白离又派了一个营朝着馆觉出发,那里是仅次于赞善王的护教王驻地。
看到浩浩荡荡的明军,加上赞善王都跪了,护教王也是很从心的迎接明军到来。
随着朵甘两个最大的势力都跪了,加上明军又剿灭了两个阳奉阴违的小部落,其他人也都从心的接受明军的统治。
白离在接手了整个朵甘后,初步稳定地方,然后就派了一个营前往了乌思藏边境。至于俄力思军民元帅府,早就被乌思藏吞并了。
至于赞善王和护教王等人,在明军的护送下,开始朝着京城而去,以后也就能在京城当个富家翁了。
随着明军大兵压境,整个乌思藏除了归属于活佛的势力,所有人都是一片恐慌。
不过他们还是不想投降明朝,坚信高原气候就是他们的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