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
董裕有些讶异。
徐庶他知道,蔡瑁一早就传来书信,说是徐庶早在水攻樊城之际,就带着老母投奔了他。
之所以没能投董裕,是因为中间隔了樊城与滔滔江水。
相比于董裕,明显蔡瑁那里更容易到达。
何况,投蔡瑁和投董裕几乎没什么不同。
反正徐庶有信心能够从分公司调到总公司。
但是诸葛亮就不一样了。
他不是被刘备请出山了吗?
以诸葛亮的性情,若非特殊情况,怕是不会改换门庭的。
“陛下,要不就说你不在?”
典韦看董裕迟迟没有回应,不由试探性地问道。
“让他们过来吧。”
董裕摇了摇头,没有拒绝他们的求见。
“妾回后宅了。”
“陛下前几日给妾身绘制的图样,妾身觉得很有意思。”
黄月英欠身施礼,开口离去。
正所谓投其所好。
黄殊给黄月英弄了一些工业革命前应该就能鼓捣出的科技。
甚至还有火炮、火绳枪、燧发枪等各种靠手工应该能制造出的武器。
此前不造,因为董裕没那个脑子。
他虽然知道这东西,但具体怎么制造他不懂。
故而他凭借记忆,描绘了一番这些东西大致的原理。
本就喜欢机巧的黄月英,对此可谓是兴致勃勃。
毕竟弩再怎么改进,她也是在前人的发明上进行改良。
但是这枪啊炮啊的,明显是新鲜玩意,要是能弄出来,她就是创始人了。
不多时,诸葛亮、徐庶便被典韦领了进来。
“草民诸葛亮。”
“草民徐庶。”
“拜见大将军。”
二人恭敬施礼,开口拜道。
“免”
“该改口了,应该称陛下。”
董裕本来准备说免礼的,结果一旁的典韦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对于这个称呼,董裕其实没有那么严苛。
不知者不怪吗。
但典韦显然是一个很较真的人。
只因黄殊说,以后他就是禁卫大统领,掌管皇宫警卫。
一听到这个承诺,典韦立马带入了角色。
从那天以后,谁不改口他就提醒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