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听澜双手作揖,郑重道:“陛下的知遇之恩我早已铭记在心。”
“那本宫怎么听闻孟郎中只挑选了三人跟你一起改制强弩,”李言翰换了个姿势,继续道,“我大昭将士数十万,以孟郎中目前的速度,又得等到何时才能提升大昭的兵力?”
孟听澜后背尽是冷汗,太子这顶帽子扣下来可不是她一个工部郎中能承担得住的。
思及此,她也顾不得会不会得罪太子,如实道:“天下技工各有所长,欲成功改制强弩,技艺要求必苛责。”言外之意是并非她不想教,而是达要求者甚少。
“胡全,派人去工部将那些落选的技工都遣散了,工部不留废物。”
孟听澜心头大骇,工部落选的技工多达二十人,一旦全部遣散,必会惹来众怒,届时他们定会把一切罪责都算到她头上,她又该如何在工部立足?
她双膝落地,赶在胡公公应是前道:“太子息怒,工部所制物件既利于百姓生产,也为日常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而这都得益于工部的诸多技工。”
见李言翰没动怒,似在等她下文,她又道:“改制强弩之事宜快不宜迟,容后臣便向卫尚书提议从民间再择选一批技艺卓绝的技工入工部,力求不耽搁强弩的改制。”
“可惜,孟郎中是女子之身,否则孟郎中于仕途中的建树不会止不如此,”李言翰又单手托起了茶盏,细打量着,好一会儿才又道,“世上有才能之人何其多,大多却壮志难酬。”
孟听澜听懂了,太子这是看中了她所长在拉拢她。
不觉欢喜,心反而格外沉重。
太子先前就拉拢过父亲,被父亲以将军府只忠于天子回绝。
她不信太子对此毫无所感,时隔两三载,太子又对她抛出橄榄枝,容不得她不多想。
止住思绪,她认命道:“臣所求不多,只愿将军府安好,眼下陛下已成全臣所愿。”
被拒,李言翰的眸中滑过一抹狠厉,面上却不作显:“孟郎中心有成算就好,本宫可不愿将来孟郎中悔恨。”
未等孟听澜答复,他下了逐客令:“胡公公,送客。”
孟听澜行礼缓慢从厢房里退了出来,抬头又见胡公公意味深长地看着自己。
胡公公没给她问话的机会,回身进了厢房。
孟听澜只得怀揣着心中的忐忑与疑惑回了二楼。
见着她,碧桃迎了上来,关切道:“姑娘,你没事吧?”
孟听澜轻摇头,示意自己没事。
随胡公公离开之际,她便知碧桃跟去了也只是徒增担忧,倒不如留在这儿,要是她迟迟未归,碧桃也能及时去寻李言辙。
碧桃上前两步,冲孟听澜耳语道:“靖王到了。”
想到约李言辙的正事,孟听澜强压心中不安,进了左厢房。
刚落座,李言辙的声音便响起:“太子寻你了?”
虽是问询,但话语中尽是笃定。
一时间孟听澜心思复杂,犹豫再三,她还是启唇道:“太子说这世间不乏壮志难酬之人,陛下用我或只是当下。”
此事早在她带着改制完成的强弩进宫面圣前已有准备。
那又如何,这些年她跟师父学的可不止这一星半点,陛下能因强弩用她,日后也能因其他事继续用她。
只要她在朝堂一日,将军府就不会继续没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