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早早赶来凑热闹。
这边新宅四周都被林氏买下了,屋前屋后都有很大一片空地,比村里大槐树下还宽旷。
整个村子的人过来也不觉得挤。
院墙还没围起来,远远就能看到气派的新房子。
大人们扎堆聊着眼前的新房子,村里的孩子们在人堆里追逐打闹。
“上梁酒办的好,景文往后肯定差不了,咱们村里说不定就出了个官老爷。”
一个在崔家帮工的妇人说道:“照我说,景文娘更有能耐,别的不看,我每天下了工就能拿到工钱,一文都没短过,有时候还多发几文钱哩。”
大伙儿连连点头,景文娘确实有能耐,景文往后能有多大出息,他们目前看不出来。
但景文娘一门门生意做下来,村里人可都看在眼里。
可真要说起来,还是有一点不好的——
景文娘雇的人太少了!
现在村里也只有不到二十人,能跟着景文娘干活,而他们空有一颗干活的心,全都眼巴巴瞧着。
既不克扣工钱,离家也不远,渴了累了的,还有茶水喝喝。
“你们说景文娘后头盖那么大的工坊,以后是不是还做别的生意?你在崔家干活的时候,听没听见什么信儿?”
刚刚说话的妇人摇摇头。
突然,清脆的铜锣声响起。
四郎站在供桌旁边,铆足了劲敲着手里的铜锣。
“乡亲们,吉时到了,祭梁仪式马上开始,乡亲们看好自家孩子, 要放鞭炮了。”
村人各自把孩子拢到身边,捂上耳朵。
大郎领着自家一溜小子,用竹竿挑起红彤彤的长挂鞭,伴随着孩子们的尖叫声,祭梁仪式正式开始。
硝烟散去后,耳朵嗡鸣声还在回荡,就看到翠翠爹领着几名泥瓦匠笑吟吟站到前面。
“鞭炮齐鸣,上梁大吉,一祭梁头,儿子儿孙入诸侯,二祭梁中,儿子儿孙在朝中,三祭梁尾”
随着祭梁词一句句说出来,气氛也逐渐热烈,崔老太嘴角都要咧到后脑勺。
这几句祭梁词听着怎么就这么顺耳!
祭梁酒撒完,翠翠爹就带着几个好手拉梁,这是最考验泥瓦匠技术的环节,尤其在众目睽睽之下,丝毫差错都不能出。
而翠翠爹最不缺的就是技术,带着人喊着号子,木梁稳稳当当放到了划定好的位置。
“好!!!”
村里的汉子跟着喝彩。
翠翠爹冲底下人拱拱手,低头把崔家那群小子招呼上来,底下林氏已经准备好了几个满当当的篓子,里面有彩纸包的喜糖和喜钱,还有喜饼花生,递给几个孩子,让他们抛洒到人群中。
趁着众人哄抢的时候,鞭炮声再次响起,比刚才更加热烈,代表着上梁仪式完美结束。
崔家准备的糖和红包很多,孩子们根本不用挣钱,年纪最小的娃娃都捡了满满一兜子。
祭梁结束,要开始今日的重头戏了。
里正招呼着村里人回家抬桌子,大半的人都回家抬桌子去了,而孩子们有了糖,心满意足跑到一边比谁得的铜板最多。
崔家人算是歇了口气。
林氏去后头临时厨房喝了口水,开始准备中午炒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