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听到这番话,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感动之情溢于言表。
他躬身一拜:“臣先前因私心而未及时向陛下禀报此事,辜负了陛下的一片信任,实属不该。”
“臣在此向陛下保证,这是第一次,亦是最后一次。”
“日后无论何事,臣必第一时间禀明陛下,绝不隐瞒!”
政务处绕过军方,动用自己的力量打击西南土司,蓝玉早就知情,也争吵过不少次。
但他却故意不向朱允熥禀告。
目的是希望他们战败,无法收场,从而不得不请军方出马。
却没有料到,政务处的内卫武丁,衙役捕快,竟然打得有声有色。
蓝玉这才借着今天的召见,向朱允熥告政务处越权的状。
朱允熥脸上绽放出温煦的笑容,眼中流露出几分亲切与宽容。
他摆了摆手,语气轻松:“舅姥爷何必如此自责?朕虽登基为帝,但在这殿中,你仍是朕的至亲长辈。”
“今日咱们抛开君臣之礼,只叙骨肉之情。”
说罢,他亲自搀扶蓝玉坐下,又从案几上拿起茶壶,为蓝玉斟了一杯清茶,刹时茶香袅袅,氤氲在二人之间。
朱允熥笑问道:“如今朝中诸多勋贵功臣,皆组建了雇佣军团远赴海外,个个赚得盆满钵满。”
“舅姥爷武功盖世,声名显赫,为何却始终按兵不动,未曾分一杯羹?”
蓝玉脸上浮现一抹苦涩的笑意,叹了口气,道:“陛下当初力推出海大计,鼓励皇亲国戚与勋贵豪绅组建雇佣军团,扬帆远航之时,臣正驻守北平,鞭长莫及,未能在金陵参与其事。”
“后来,陛下又命臣统领大军,远征女真三部,戎马倥偬,归朝无期。”
他目光中透出几分疲惫与无奈,继续道:“待臣率军凯旋,班师回朝,陛下又委以重任,命臣担任军务处首席军务大臣。”
“如今朝廷正全力筹建海军,准备在海外各地设立军事要塞,保护大明在海外的利益。”
“臣若此时组建自家雇佣军团,恐日后海军出海远征之时,难免与臣的私军有所牵连。”
蓝玉说到此处,语气中多了几分忧虑:“如此一来,朝野内外或生非议,谓臣假借大明海军之威,为自家军团在海外开疆拓土,谋取暴利。”
“臣反复思量,深觉此事不妥,故宁愿按捺心头所想,暂不组建雇佣军团,以免为陛下增添不必要的烦扰。”
朱允熥轻轻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他放下手中茶盏,语气温和却带着几分体恤:“舅姥爷思虑如此周全,倒是朕有些为难你了。”
他稍作停顿,目光扫过蓝玉那张饱经风霜的面庞,道:“舅姥爷昔日在军中收养的义子,人数颇为可观。”
“新军组建之后,除少数被编入新军继续效力外,其余大多或转任地方官府,也有不少人,仍留在舅姥爷府中听候调遣。”
“这些人忠心耿耿,随你征战多年,如今却需你一人供养,负担不可谓不重。”
“现下朝廷为推行新政,严令勋贵功臣不得购置田产,且税赋按级征收,纵有更多田产,亦不划算,这就断了你们置地的路子。”
“若再不许舅姥爷寻些正当的营生,如何能支撑这偌大的开销?”
“依朕看,你那些义子皆是沙场悍将,若由他们组建雇佣军团,出海谋利,未尝不是一条可行之道。”
“舅姥爷忠心为国,朕心知肚明。”
“何必因旁人之言而束手束脚?”
“大可放手去做,朕自会为你撑腰!”
朱允熥深谙“水至清则无鱼”的古训。
他虽与朱元璋一般,对贪官污吏痛心疾首,对那些以权谋私之徒深恶痛绝,却也洞悉人性的幽微,明白人类的欲望,不可能铲除。
世上可有那等一心为公、两袖清风,宁愿自己清贫至死、饥寒交迫,也要为朝廷鞠躬尽瘁,为百姓谋福祉的官员?
答案是肯定的。
确有这样的人存在!
然而,如此高风亮节之士,终究是凤毛麟角,寥若晨星。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这才是芸芸众生的大多数。
官员也不例外。
高薪能否孕育出廉洁奉公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