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再看徐青,颇有种一力降十会的感觉。
林天王更喜欢现在的徐青。
做大事的人,就得有大气魄,舍我其谁。
他觉得以徐青的天分才华,实在不需要学那些老东西。
当年冠军侯也就二十岁左右,便已经封狼居胥,成为军事上的一座丰碑。
大丈夫在世上,成就大业看的不是年纪,不是资历,而是实力。
林天王对于天下第一武道大会亦是无比的期待。
他清楚,这种武道大会,一旦顺利举办,对于任何强大的武者,都是极大的诱惑,堪比小说里修道者参加丹元大会丶蟠桃会。
因为经历武道擂台的生死之搏,一旦活下来,得到的经验,便堪比任何灵丹妙药。
随后徐青和林天王交流了一番修行心得,将老哥哥送走,接着便是亮相江宁府。
他在江宁府的威望确实无人能及。
林天王靠武力,能暂时压制江宁府的暗流。
而徐青一露面,所有的暗流立刻消失不见。
这跟徐青有没有武道宗师的修为无关,纯粹是个人威势所致。
徐解元便是江宁府的天。
他在这片地方,创造过太多的奇迹。
事实上,如今朝廷推行清丈田地的政策已经往两京十三省慢慢铺开。
但真正执行的地方,没有多少,而没有被念歪经的地方,大抵只有江宁府。
哪怕徐青在东山省帮助陈复清田,也只是在黄册上弄了些好看的数据,当然,此事也有利于将来收税,至于真能给小民什麽实惠,倒不见得。
在江宁府能照着规矩清田,除了徐青的威望之外,还有复社的许多骨干亲自督促的缘故,而且徐青在江宁府整合和创办了许多工坊,豪绅都是其中受益者。
种粮食的受益和工坊的收益根本没法比。
哪怕官府对工坊徵收了不少的商税。
这是徐青定的规矩。
不管官府的官吏会在这比商税贪多少,反正绝不允许这些豪绅在商税上动脑筋。
徐青亲自对此画了一条红线,违背的豪绅,会直接被踢出局,没有任何情分可言。
为此,有许多江宁府的人说怪话。
因为徐解元是帮朝廷收商税,甚至作为工坊背后的大股东,徐青还等于自己掏钱给朝廷。
别说豪绅不理解,连复社的成员许多都不明白。
徐青清楚,现在不立下规矩,以后立规矩更难。
这也是皇帝对徐青特别满意的地方。
无论徐青闹再大的事,该交给国库和内库的钱,反正从徐青手里出来,一分钱都不会少,甚至还有多。
可以说在皇帝的个人心中,徐青比清流更清流。
「徐公明露面了?」魏国公听完大管家颜福的汇报,竟然松了一口气。
因为他终于从另一方面意识到徐青存在的好处了。
由于徐青的存在,朝堂一些对他有敌意的大臣,明显转移了目标,而且陛下的猜忌也削弱了许多。
可以说,徐青风头大了之后,完美取代了魏国公原本在南直隶的生态位,替他挡了许多风刀霜剑。
其实一开始,魏国公对此感触不深。
直到徐青闭关消失,他才深刻察觉到徐青存在的意义。
当真是徐青在时,不觉其异;徐青不在,不见其比。
有人挡刀的日子,着实舒服。
颜福见国公神色,不由感到意外。
咋徐青没事,国公爷还挺高兴的。莫非徐少爷才是老爷的私生子?
颜福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