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活跃职工业余生活,他组织举办了小型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活动,缓解了职工思想压力和工作疲劳,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在这些活动中,余良充分发挥了老干部们的经验和人脉优势,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创新精神。他的努力,得到了许多干部职工的认可,大家对老干部科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不再将其视为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了。
在一次活动中,矿医院院长向余良诉苦,由于煤矿条件艰苦,职工们长期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落下各种伤病,每天都有许多职工因腰腿痛、关节劳损等问题前来就诊,而矿医院的医疗资源有限,对常见的职业病和劳损缺乏系统有效的康复治疗,且药物治疗效果有限,长期服药还有副作用。
余良想起自己在医馆学到的理疗知识,于是向矿医院申请,利用一间废弃的储物室,简单布置成理疗室,抽时间为职工提供健康理疗服务。
第一位来理疗室的是职工老侯,一位有着20年工龄的采煤工人。长期弯腰作业和潮湿的井下环境,让他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疼起来连路都走不了。
余良仔细检查老侯的病情后,制定了一套理疗方案,包括热敷、按摩和牵引。
刚开始,老侯对这种治疗半信半疑,“这能行吗?我都疼了这么久了,吃了那么多药都没好。”
余良耐心解释:“侯师傅,您的病是长期积累下来的,药物只能暂时缓解疼痛,理疗是从根源上帮助您恢复,虽然慢,但只要坚持,肯定有效果。”
每次理疗,余良都全神贯注。热敷时,他细心调节温度,避免烫伤;按摩时,他根据老侯的身体反应,调整力度和手法,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病人的关怀。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老侯的疼痛明显减轻,他激动地对余良感谢道:“余科长,太谢谢您了。我现在不仅能正常走路了,而且还能上班干活了,你可真是我的大恩人啊!”
老侯的康复像一阵风传遍了矿区,越来越多的职工来理疗室找余良。
运输区道工小李,因为长期在井下抬道,肩部肌肉拉伤,开始他觉得自己年轻,扛一扛就过去了,谁知时间一长,疼痛越来越严重,连胳膊都抬不起来了。
余良一边给他理疗,一边提醒他:“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在井下工作本来就辛苦,一定要及时治疗伤病,别拖成大病。”
在余良的悉心理疗下,小李很快恢复了健康,回到了工作岗位。
然而,余良的理疗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矿医院条件有限,缺乏专业的理疗设备,很多时候他只能靠双手和一些简单的工具。
有一次,牵引设备坏了,他四处寻找维修零件,跑了许多地方,却一无所获。看着那些等着治疗的职工,他心急如焚。
更新厂的几位老师傅得知消息后,立即赶来帮忙,找来一些废弃的金属材料,进行加工制作,终于让牵引设备重新运转起来。
除了日常的理疗服务,余良还利用业余时间,为职工们举办健康讲座。
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职业病的预防和日常保健知识,教大家一些简单的康复锻炼方法。每次讲座,职工们都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提出问题。
“余科长,要是早点听您讲这些,我们也能少受点罪。”一些职工听完讲座后这样说。
余良这才意识到,健康知识的普及同样重要,只有让大家从源头上重视健康,才能真正减少伤病的发生。
随着理疗服务的开展,余良的工作时间也越来越长,经常早上天刚亮就去理疗室,中午有时也不能休息。
“都说老干部科是个养老院,可你这个‘老干部’倒好,却越来越忙了。”一天中午一起吃饭时,李梦然半认真半开玩笑的说道。
她觉得,自从有了这个理疗室,余良陪她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哎,矿上的职工太不容易了,帮助他们减轻痛苦,这是我的责任,是我应该做的,也是我答应老矿长的。”余良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心里有种沉甸甸的感觉。
李梦然点点头,苦笑一下,没有说什么。她知道余良这样做是对的,但实在有些心疼。
在余良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职工恢复了健康,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他的小小理疗室,在职工心中点亮了一盏盏健康的灯,他用自己的医术,温暖了许多职工的心。
“哼,沽名钓誉。”当党办室主任靳根丰把这个消息偷偷汇报给吴前进时,吴前进冷冷说道。